在宫中过了六年的杂役生活,16岁的张丽华出落得越来越漂亮,逐渐艳压一众同龄的宫女。陈叔宝在人群中只消一眼,便看上了她,当晚便与她共度了春宵。张丽华非常幸运,同年便为陈叔宝生下一个皇子陈庄,地位也有了质的提升。
张丽华是标准的大美女。她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像瀑布一样垂到地上。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特别好。当时东宫的奏折,都由宦官蔡脱儿、李善度两人初步处理后再送进来,有时连蔡、李两人都忘记了内容,张丽华却能逐条裁答,无一遗漏。
她眉目如画,头发乌黑秀丽,不仅五官生得精致,体态婀娜多姿,还特别体贴入微。在她看清陈叔宝好色的本性后,也不会胡乱向他发脾气,甚至还会助他与那被看上的女子结缘,同时她还与后宫佳丽们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张丽华如此善解人意,陈叔宝就将好色和文学结合进行到底。他将十几个才色兼备、通翰墨会诗歌的宫女名为“女学士”;才有余而色不及的,命为“女校书”,供笔墨之职。每次宴会,妃嫔群集,诸妃嫔及女学士、狎客杂坐联吟,互相赠答,飞觞醉月,大多是靡靡的曼词艳语。文思迟缓者则被罚酒,最后选那些写诗写得特别艳丽的,谱上新曲子,令聪慧的宫女们学习新声,按歌度曲。
可以说,陈叔宝有了张丽华,正如高纬有了冯小怜,那是恋爱的感觉!张丽华的文学修养很高,经常陪着陈叔宝参加各种吟诗作赋的社交场合,可谓红颜知己。
“爱妃,你快来看看,这是江老写的《修心赋》,精彩绝伦!”陈叔宝笑着,就把文章递给了张丽华。“呵呵,来了,太子,看把你给高兴的!”张丽华对着江总几人行了礼。
张丽华抿嘴一笑,接过来仔细欣赏起来,缓缓说道:“百姓劬劳,万物皆疲于奔命,称心如意者寥寥无几,因而思绪万千,有感而发。久居幽兰之室而不闻香,人的习性如此。人之所以多愁善感,大概因为情思没有寄托,正如千帆过尽,江水万古澄碧。人的性情,喜香恶臭,好逸恶劳,追名逐利,贪得无厌。性情中人,为红颜怒,为战败感伤,想美酒,爱美人。
继续阅读
“万物从无到有,千姿百态;世界循环往复,亘古不变。英雄豪杰竞相争夺财富和红颜,没有休止。可成王败寇,昔盛今衰,世事无常,不管是扬鞭奋蹄还是好高骛远,最终南逃黄泉碧落、沧海桑田,我心意难平。然而,我依然羡慕古圣先贤,也向往芳草幽径。愿意透过秋叶,思虑阴阳规律;希望看百川入海,领略海阔天空。生死看淡,尽享春花秋月。
“如今,常年累月的劳作,让人身心俱疲,特地写此文来自嘲、自辱,也是自我安慰。虽然造化弄人,我依然不服天地约束,性情之外,我也要超脱!真实痛快!我要大声歌唱:时光浩荡,我要窥探究竟!天地苍茫,我要尽情追逐!追逐不尽,忘掉自我!窥探不明,我究竟是谁?性情中人,痴狂如我!物我之外,茫茫不知!我心如飘萍,身如候鸟,忍不住悲痛!精力耗尽,情思成灰!心灵要归往何处,神情将要振翅高飞!”
大家随着张丽华的解读,不禁摇头晃脑,如痴如醉,张丽华解读完,也是怅然若失,久久不能平静。过了一会儿,江总才拍手鼓掌,对张丽华表示深深地敬意。张丽华又还了礼,恭敬地说:“江老才情横溢,实在是国士无双呀。”
“对对对,您就是国士!”陈叔宝也是佩服不已。“太子,江老如此才情,左户尚书之职有点大材小用了。”陈伯固笑着说。
陈叔宝想了想,深以为然,对江总说:“江老,你愿意在我身边陪伴么?”
“那就是我江总的荣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