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齐陈易主(3 / 9)

就随时给臣下换工作,但无论怎么换,有八个常委是一直在中央的:胡长粲、娄定远、赵彦深、和士开、元文遥、綦连猛、高阿那肱、唐邕。八个人号称“八贵”,这些人都是高湛为自己儿子高纬量身定制的,一旦自己死后,这些人马上可以成为高湛的左膀右臂。

从高欢时代的邺城“四贵”(孙腾、司马子如、高岳、高隆之),到高湛、高纬时代的“八贵”,可以说,北齐正在朝着宫廷集权的路上马不停蹄地狂奔,北齐的人才已经青黄不接了。段韶、斛律光、高长恭“三杰”不过是工具,需要的时候才拿出来,根本不如“八贵”在高湛、高纬心中的地位。

回光返照了半年,高湛又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倒下了。高湛喘着气对和士开说:“朕真后悔把徐之才放到地方上去,致使现在很痛苦。”眼看不行了,和士开才听从高湛的命令,把徐之才召回来看病。可惜,高湛这次是命中注定了,徐之才还在路上,他就到了弥留之际。

十二月初十,高湛叫来了高纬,在他耳边嘀咕了一阵子,让他不要轻易相信外朝的臣子,要重用内廷的力量,以内廷驾驭外朝,这样才能长久做皇帝。外朝也就是那些文武大臣,内廷也就是宫廷力量,如太监、皇亲国戚、侍郎、舍人等等,也就是“八贵”这样的人。可以简单这样理解:司机、秘书、保姆就是内廷,就是领导的心腹;各岗位上的局长、部长就是外朝,就是领导的打工仔,也有可能威胁领导的地位。

交代完帝王之术,高湛拉着和士开的手说:“开哥,你不要辜负我的嘱托,一定要把小皇帝照顾好······”话还没说完,高湛的手还没放开,就咽气了,时年三十二岁。“陛下!”和士开失声痛哭。徐之才这才来到门口,听到和士开等人的哭声,他知道自己来晚了。和士开看到徐之才,埋怨他来得太慢,大骂一通后,又让他滚回兖州。徐之才内心一万头草泥马奔过,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得灰溜溜回去了。

高湛还是没有逃脱父兄四人英年早逝的命运,当了八年皇帝(算上太上皇身份),也折腾了八年,继承了高澄、高洋开启的打击权贵模式,先后整死了高归彦、高孝瑜、高孝琬等皇族,排挤了高元海、祖珽等一批有能力的臣子,为高纬培养了“八贵”以及韩凤、陆令萱、骆提婆等内廷力量,可以说,高湛这个皇帝,主要目标是稳固皇权,他没有父兄身上开疆拓土的勇气和魄力,一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权力斗争上。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是高湛能力不如父兄么?也不能这么说,没办法,高殷、高百年的下场已把高湛逼疯了,相比于国家的繁荣富强,他更在乎更担心的是自家的皇位永固,儿子高纬的人身安全,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高湛的精心设计下,高纬的皇位确实是牢不可破了,但国家实力却一年不如一年,被他国兼并也只是时间问题。

3.高济被杀

对于高湛之死,和士开是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和士开打算秘不发丧三日,以此来稳定大局。黄门侍郎冯子琮不解地问:“为何要秘不发丧?”和士开低声说:“神武帝、文襄帝驾崩都是秘不发丧。现在陛下年幼,王公大臣可能有二心,我想把他们都召集在凉风堂,一起商议大事。”

八贵虽然是一个利益集团,但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正是如此。“八贵”中的娄定远是娄昭君的侄儿,赵睿是高湛的堂兄,这两人凭着和皇家的关系,一向不把和士开放眼里;冯子琮是高湛的连襟,同为皇亲,冯子琮对和士开死心塌地。

冯子琮觉得和士开这样做,容易和王公大臣撕破脸,引起政权动荡,自己也会遭殃,于是劝阻:“太上皇已经把皇位传给陛下了,群臣的富贵都是太上皇和皇帝的功劳,只要继续保持大臣们的官位,他们就不会有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