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陈蒨去世(3 / 10)

高一声痛哭,陈蒨永远闭上了眼睛。爱情终将是徒劳的。

四月二十七日,陈蒨去世,时年四十五岁,沈妙容、陈伯宗、韩子高、到仲举等人哭得稀里哗啦,只有陈顼及其党羽只哭不流泪。形势一目了然,陈顼断然不会放过陈伯宗。同一天,十四岁的陈伯宗继承皇位,大赦天下,章要儿被尊为太皇太后,沈妙容被尊为皇太后。陈蒨谥号为“文”,后世称为陈文帝。

陈蒨无疑是南朝中数一数二的皇帝,他只比陈霸先小十几岁,他和陈霸先虽是叔侄,实际上是创业伙伴,用自己的勤政开创了“天嘉之治”,而且,南陈的最终统一就是在陈蒨手中完成的。

五月十四日,陈伯宗封安成王陈顼为骠骑大将军、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基本上所有大事都归了陈顼,不是陈伯宗傻,主动要抬高陈顼的位置,而是他不得已,你封不封,陈顼都有了这个实力。二十一日,小皇帝任命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为司空,吏部尚书袁枢为左仆射,吴兴太守沈钦为右仆射,御史中丞徐陵为吏部尚书,吴明彻被召回建康担任领军将军。

陈伯宗想起了被免职在家的蔡景历,于是诏令他为镇东将军、鄱阳王陈伯山的谘议参军,兼太府卿。扶植自己的弟弟陈伯山,又拉拢前朝旧臣蔡景历,这也算是将来制衡陈顼的一个好帮手。不仅如此,陈伯宗还给韩子高加封了一个散骑常侍的官位,以表示拉拢;给华皎晋级号称安南将军,改封为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当然,这些操作都得到了孔奂和到仲举的支持。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一换,人事变动就很多。徐陵认为朝廷上人浮于事,于是公开建议皇帝:“梁元帝继承了侯景叛乱后的残破局面,王太尉(王僧辩)接受了荆州被攻破后的灾难衰败,所以造成官职制度的极其混乱复杂。永定年间,我朝刚建立不久,白银难得,授予官职的文书却容易求取,暂时用官阶代替赏赐的钱币绢帛。以至路上的员外、常侍一个挨一个,街坊间的谘议、参军多到无数,难道朝延的典章制度本该这样吗!现在朝延的衣冠服饰、典章制度,一天天完善起来,怎能还可以根据以往这种章法违反常理和民望!”

陈伯宗表示有道理,他也希望精简机构,裁汰冗员,以此树立自己的权威,就吩咐徐陵去进行人事改革。按理说,这时候正是陈顼代表既得利益集团收拾徐陵的时候,不过陈顼认为徐陵是一心为公,而且又是响遍大江南北的大才子,要干大事就要容得下这样的人。况且,陈顼夺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准备,所以,陈顼和徐陵之间开始了默契的合作,二人也相安无事。

继续阅读

2.高湛禅位

打完洛阳之战后,北周襄州一把手出现空缺,宇文邕和宇文护都看重了宇文直。宇文直排行老六,是宇文邕的同母弟,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看到宇文护在北周一手遮天,也就投靠了他。宇文直就成了最合适人选,让宇文邕、宇文护都满意,565年正月十七日,宇文直被任命为襄州总管,统领荆州、安州、江陵等总管府,可谓真的封疆大吏。老六宇文直镇守襄州,老七宇文招接替老五宇文宪镇守益州,这也算是宇文邕下的一盘大棋。

正好,宇文直出镇襄州的时候,杨坚路过襄阳,宇文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值得结交的人,于是派庞晃去结交杨坚。杨坚不是被宇文护弄到随州去当刺史了么?来襄阳干嘛?这一年杨坚的母亲吕苦桃去世了,杨坚必须回家奔丧,宇文护这种大孝子当然没有理由阻止杨坚回长安,于是就顺坡下驴把他调回长安。

跟宇文直一起去襄州任职的属官中,有一个叫庞晃,这是个官二代,很小就因为父祖辈的功劳侍奉在宇文泰左右,他和杨坚也有过几面之缘。

二人一见如故,庞晃对杨坚说:“你相貌非常,名在图录之上。你当上皇帝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