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流星高演(1 / 14)

560年二月十七,北齐小皇帝高殷任命常山王高演为太师、录尚书事,任命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辅助高演;任命尚书左仆射平秦王高归彦为司空,掌管禁卫军;赵郡王高睿为尚书左仆射。

高殷一上台就表现出和高洋截然不同的做事风格,他颁布诏令:“凡是元姓的家庭成员被配入官府为奴和赐人为奴的,全部遣还。”相比于高洋的强硬,高殷柔和许多,正是如此,才让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了机会。

1.剑拔弩张

因为高殷还在给高洋服丧,全国的政事基被高演、高湛兄弟及其党羽垄断,百官上的奏书全部都要先经过高演审批,才能上报到高殷那里去;为了工作方便,高演住进了皇宫中的东馆。至于宰相杨愔,他是高洋指定的托孤大臣,所以他对高演、高湛二人十分猜忌,多次提醒高殷提防二王。

高殷的处境多危险呢?他的奶奶娄昭君根本不喜欢他,一心想拥立高演为帝;由于杨愔的处处维护,而且高洋尸骨未寒,时机不到而强硬改变高洋的遗愿,会引起政权的震荡,娄昭君不得已作罢。但是更换皇帝的想法已在娄昭君心中种下。

听到风声后,高演有点担心,主动搬出东馆回到自己王府,他找来王曦商议对策。“皇上现在亲政了,我们也能托福保住优闲的日子了,”高演漫不经心的样子,看了看王曦,接着说,“皇上宽和施仁,真是能继承基业、光大教化的良主啊。”

王曦越听脸色越难看,一改之前的退缩态度:“凶猛的鸷鸟一旦离开窝巢,鸟蛋就有被掏的危险。在如今这种形势之下,大王您怎么可以经常外出呢?”高演说:“先生,杨愔、可朱浑天和、宋钦道、燕子献等人处处提防着我,我很担心。”

“那就好,我还以为王爷你要隐退呢。现在皇上年龄还小,骤然承担起处理纷繁的军国大事的重任,王爷得早晚陪在他身边,传达圣旨。如果放任外姓之人去传递诏命,国家大权必然会旁落,那时王爷虽然想守住自己的藩国,还能如愿吗?即使您能如愿以偿,急流勇退,但高家的国祚还能够千秋万代永在吗?”

权力场上就是这样,不是你想清高就清高,想退隐就退隐,高演未必一心就想当皇帝,而是政敌处处怀疑猜忌你,你不得已只能自保。如果说高演是狼子野心,那杨愔等人就是大公无私?他会不会成为第二个曹操、司马懿?谁也不敢保证。王曦对人性的洞察十分深刻。

高演听了想了很久,问:“那我该怎样自处呢?”王曦说:“周公曾抱着成王摄政七年,然后才把政权归还成王,明确表示自身引退,希望殿下好好想想!”高演说:“我怎么敢自比为周公呢!”王曦答道:“以殿下今日的地位声望而言,你想不当周公能行吗?你是骑虎难下,一旦离开必定遭到杨愔之流的清算。”高演点头称是。

高演的以退为进取得了很好效果,他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清敌我,找到盟友。阳休之多次求见都被拒绝,于是问王曦:“过去周公早上读书百遍,晚上会见士人数十,还恐怕做得不够。常山王避什么嫌疑,竟这样拒绝宾客?”

王曦说:“王爷没有周公那样的才能,自然要谨慎小心了。阳大人放心,王爷知道你的心思了。”

守丧期满,高殷是时候从晋阳前往邺城了,邺城才是名义上的首都,要君临天下,还是得去邺城继位昭告天下。那晋阳这个根据地谁来镇守呢?必须是地位高、实力强的人物。大家都在流传,高殷一定会让高演镇守晋阳。

高殷不知如何是好,就请教杨愔。杨愔说:“常山王、长广王树大根深,他们两人都不能留守晋阳,否则尾大不掉,到时候悔之晚矣。”高殷没啥主见,他只是觉得杨愔更可靠,于是下令让高演二人跟着去邺城。这种安排,全国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和二王之间的矛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