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顺势而为(2 / 3)

万物开始复苏,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最早感受到这股春意的应该是那些顽强的野草和沟塘边的柳树。它们像是大自然的使者,用嫩绿的叶子和柔软的枝条向人们传递春天的信息。随着车辆的前进,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但那份生机与活力始终伴随着他们。

王伟江一回到县委大院,刚踏进办公室的门,夏子伟便匆匆走过来,轻声说道:“王市长,半小时前李县长打过电话来,询问您是否已经返回,如果您回来了,请告诉他一声,他说有要事找您。”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微妙的含义。夏子伟的言外之意是,想了解王伟江此刻是否还有其他事务需要处理。如果有,他会等待王伟江处理完毕后,再通知李县长前来。这种做法体现了典型的机关文化——下属可以向领导汇报事情,但绝对不能擅自替领导做出决定,否则便是大忌。因此,是否要立刻请李县长过来,这个决定权应该交给王伟江本人。这既是一种规矩,也是一种常识,但这类规矩和常识并不会出现在教科书之中,只能依靠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理解与感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然,这也与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深远影响有关。看破不点破,表达意愿时往往含蓄而婉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着重要地位,强调和谐、平衡和适度。这种观念深入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使得他们在处理事情时往往追求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因此,在面对复杂问题或冲突时,中国人更倾向于通过协商、妥协和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矛盾,而非采取极端手段。这种中庸之道的思维模式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于避免过度冲突和矛盾的重视。

”你请他现在就过来吧。″王伟江道。

大约一刻钟左右,李建国来到王伟江办公室,王伟江起身示意他坐在自己对面的椅子上,”什么事啊这么急?"王伟江问。

”我们俩不在市里开几天人代会嘛,去年下半年我们跑到省里各厅要的那些钱现在都到账了,你说怪不怪,我感觉省里钱特好要。"李建国道。

“是嘛?那省里几个厅还真给我们面子,有可能他们是看我们沂水县太穷吧,动了怜悯之心,所以就把我们所要的钱都批了。”王伟江一脸笑意,心里跟明镜似的。实际上,他清楚得很,这些钱之所以能够顺利批下来,并非因为沂水县的贫困状况引起了省里领导同情,而是完全得益于他那位有权有势的老岳母。她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才是这笔资金获批的真正原因。王伟江深知,若没有这层关系,就算他们住在省城,也未必能要到一分钱。然而,他并未将真实情况告知李建国,只是在心中默默感慨着权力与关系的重要性。

”这钱都批下来了,你看怎么分给各乡?″李建国问。

“这是你们政府的事,你们自己决定就好,我不过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执行,不能有任何疏忽和违规操作。同时,监督机制也要紧跟其后,确保整个项目的进展都处于有效的监管之下。绝对不能出现工程完工后,却有人因为贪污腐败等问题而倒下的情况,那样可就成大笑话了!我们必须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他严肃地说道。

”那就按报告上写的来分吧,以哪个乡申请的钱就分给哪个乡,实事求是,不偏不向,免得到时都来找要钱。″

”哈哈哈,没钱时愁得想要钱,可钱要来了又愁怎么分钱,做人真难。"王伟江笑着说。

“是啊!如果大家都没钱,那心里就平衡多了,但要是到时候只有一个乡分到钱,其他乡却分不到,那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啊!毕竟都是一样的乡,凭什么有的有而有的没有呢?这不是明摆着不公平吗?难道他们是亲生的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