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再往省城(2)(2 / 4)

的文化遗产之一呢!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研究这些经典作品来感受那个时代的魅力与智慧哟!”

王伟江望着宽阔的江面和奔腾不息的江水,又不禁感叹道:“何止是唐诗啊!还有宋词不也是同样的结局吗?在我个人看来,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其严格的平仄格律要求的限制。这些规则既繁琐又难以把握,大多数人虽然有写作的欲望,但却因难以掌握而不得不放弃。所以说,宋词在宋代以后未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实也是这个原因吧。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也许还有其它更合理的解释。”王伟江谦虚道。

两人边走边谈,怀古思今,不知不觉中来到省城着名风景之一——临江阁。

据史料记载,临江阁建于隋朝,当时为砖木结构,共九层,气势雄伟,现在的临江阁是上世纪80年代重新仿建的。

“你知道吗?据传,当年若不是王勃途经洪州府时恰巧赶上那场盛宴,并且挥毫泼墨般地写下那篇惊世骇俗、流传千古的骈文——《滕王阁序》,恐怕滕王阁就不会像如今这般声名远扬,更不可能位列于四大名楼之中。可以说,正是因为王勃的这篇旷世杰作《滕王阁序》,才让滕王阁得以名扬天下。假如没有他的那篇文章,或许眼前这座名为‘临江阁’的楼阁就会取代滕王阁,成为四大名楼之一呢!”李建国不禁感叹道。

继续阅读

“哎!一篇文章成就一座名楼,天下谁有其能,恐怕唯有王勃了,只可惜慧极必伤,天妒英才,才活了27个春秋就驾鹤西去了。”

“他27岁就走了,真是太年轻了,若不是走的早还不知要留下多少不朽之作呢。”李建国道。

“其实在清初的纳兰性德跟王勃的人生极为相似,他18岁中举人,22岁进士及第,王勃为初唐四杰之一,他则为清代词坛3杰之一,极具才华的他也只活了31岁就离开人世了。”王伟江叹息说。

“就是那个词风充满悲伤忧郁之情,和南唐后主李煜词风极为相似的纳兰性德?”李建国问。

"就是他,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然而,他与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风却有所差异。纳兰性德所感伤的是情感,他与夫人卢氏之间的感情深厚无比。令人惋惜的是,当他年仅 23 岁时,夫人在分娩时遭遇难产不幸离世。自那以后,他便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正是他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写照;而李煜则悲哀于国家的沦陷,身为亡国之君,除了哀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外,又能做些什么呢?这首绝命词写成后,他也踏上了通向西方的不归路。″

“王书记,我没有想到你的文史功底这么深厚,真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李建国吃惊道。

“别夸我啦!这都要得益于大学四年时间没有白白浪费掉啊,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储备了这些课外知识呢!”王伟江一脸谦虚地说道。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所以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相反,他更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二人登上这高耸入云的临江阁,极目远眺那波涛汹涌、顺势而下的万里长江。只见江水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龙蜿蜒曲折地向前流淌,气势磅礴,令人心潮澎湃。江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美不胜收。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江水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让人感到无比惬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王伟江临江而吟。

"是啊!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的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