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倭国武士现中原(2 / 3)

大元倚天 回首风流 2157 字 3个月前

派人前往大都,一会又听说王爷在山西,他又派人前往太原和大同,均是一无所获。

迭失弥实如今也是一方大将,统领五万兵马的大将军,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金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上笼着一领绯红团花袍,上面垂两条绿绒缕领带;下穿一支斜皮气跨靴。

迭失弥实在益都大殿之中不停踱步,走走停停,停下来看着那耸立的北庭王旗,说道:“哎,这该如何是好,山东起叛,世贤、永卿都被调往山西,中书省门户大开,益都暴露在叛军唇齿之间,汴梁守将就是一废物,数次提醒他要与我军互为依角,此人贪腐不堪,只知忠义,而毫无半点才华,若那刘福通、朱元璋拔掉汴梁,我们便毫无生路了。”

王英等一众文吏在堂中端坐,王爷拱了拱手说道:“将军,汴梁若失,我等的确必败无疑,但也不是毫无生机啊。”一众文吏齐齐吃惊,迭失弥实说道:“哦,老先生,有何见解?”王英捋了捋胡须说道:“若是李将军回援汴梁,中书省无忧,益都无忧。”迭失弥实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将李思齐调往山西,把中书省门户都换上了自己人,再让陛下改变心意怕是不能。”王英说道:“水路也是一个法子。”迭失弥实眼前一亮说道:“哦,这的确是一退路,若是我们北退,难免不会被田丰袭击,不过,走水路北上,也需要大部人马在益都做弃子啊。”

山西行省,太原府。

平掳大将军府。

正红朱漆大门顶端悬着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三个大字‘大将军府’,好大的一座宫殿似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宫殿的四角是由灰白色的大理石柱支撑,在徐风中沉稳静谧,大理石柱之间的石阶上垂着朦胧的纱幔,任清风拂过,那薄纱婆娑扬起,银色的纱与太阳的光华交相辉映,显出五彩的斑斓。

李思齐,仗没多打,府邸便建了起来,规格远超亲王规格,不过元朝也没有因为越制而获罪的百姓或者官,除了不修皇宫管你修什么,除了穿龙袍,谁管你穿什么,如今中书省除了山东别的地方根本没有战事,至正十六年陇西倒是有战事,就是因为这个由头,元顺帝不远千里将李思齐调回山西。

在川渝起事的明玉珍,一路北伐,一直打到长安,洛阳等地,而且等李思齐赶到时,明玉珍兵锋直指大同,明玉珍原想绕过大同沿着古城墙边直取大都,若是让此人得逞,元朝必提前二十年灭亡,不是危言耸听,若是让明玉珍攻到大都,不用他攻下,只要他转一圈,大元的威严便一落千丈,草原上的那群墙头草,必然反叛,到了那时候不想北狩都不行了,只要大都有失陷的可能哪怕一丝丝,漠北乃至漠西和辽北必然叛复。

李思齐在校场之中,一身白蓝软甲短打,百步之外射靶,李思齐拿着弓箭说道:“昌儿啊,弓箭要慢慢来,莫要伤着自己。”在李思齐一旁的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娃娃,一身黑色短打,头上绑着发带,小脸坚毅,拉着他那一把半石软弓,微微颤抖,似乎十分辛苦,这是李思齐的独子名为李世昌,偏好文学,是山西有名的神童,经过一次县考,名列地六,刚要乡试,因为战乱至正十六年科举一切事宜都取消了,不过李世昌有无功名都无所谓,李思齐的爵位日后李世昌都会继承的。

嗖~嗖~两声,两只箭羽破空而出,一箭正中靶心,一箭却是脱靶,李世昌低头十分失落,等待着父亲的责骂,李思齐看了看,自己的儿子的确是没有练武的天分啊,说道:“昌儿,不必苦恼,你之长处乃是文学,至于武学,强身健体便可。”李世昌点点头,说道:“是,父亲。”

至正十六年李思齐收复长安、洛阳二京,给与西南叛贼当头一棒。

有一小校跑来,躬身施蒙古礼道:“将军,有两份信函。”李思齐接过看了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