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寂静的夜(2 / 3)

大顺小吏 破贼校尉 3121 字 2021-11-11

,大家都是你的亲人,你如何装得下去?”

俞巧云歪着头,呆呆地想了一会,最后说道:“老爷说得真好。”

随即她宛然一笑,“嘻嘻,现在我知道了,洛儿姐姐那么高傲的人,为何愿意俯身做小。除了报恩老爷给她报了服仇,还有老爷的这张嘴。”

嗯,我的嘴?我又不是京中善口技者。

“对了老爷,今天我听你跟海虞公师徒说的那些,真的可以实现吗?”

“当然可以。此前海虞公处处碰壁,那是因为他没有让世人看到学习融合西学的好处。这世上,看得通透、心怀天下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肚子和钱包。你跟他们说,学习西学有多好,利国利民,口水讲干了也没人理你。但是你告诉他们,学西学可以发大财,你看他们会不会踊跃而来。”

“三纲五常的圣贤之说,历经千年,早就铸成了一块厚实的铁板。想要在上面打个洞都千难万难,何况想打碎它。只有聚集天下万民想填饱肚子、想钱包鼓的私欲之火,才有可能将这块铁板给化了。”

“老爷,我明白了。海虞公是扛着锄头去开荒,所以千辛万苦却收效甚微。老爷是直接放把火,等杂物烧干净了,可以种的田地也就空出来了。嘻嘻,所以做事情再聪慧没用,还得像老爷这样懂人心又奸猾的人才行。”

巧云,你是在夸我呢还是损我呢?

“老爷,你是在放火,难怪说什么葛命,放火可不就是要人命吗。”

岑国璋的脸有点黑,他耐着性子解释道:“我们力推举科学、重工商等西学,就等于掀儒生们的牌位,砸他们的锅,人家怎么会跟你客气?所以我对海虞公说,葛命不是请客吃饭,拉拉关系、讲讲人情就能解决的。不把旧的彻底砸烂,不把那些顽固派彻底消灭,新的就立不起来,一切都是空谈。”

“嗯,我听到了,海虞公对老爷这套说法无比地震惊,不敢置信。”

“他从小读的就是四书五经,学得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愚民以永固天下的学问,所以他无法彻底割弃掉,还幻想着能够和睦共处。我毫不客气地打破了这个幻想。”

被俞巧云把心里的思绪一勾起来,岑国璋就忍不住,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只是他还知道压低声音,仅让两人听到。一是怕吵醒别人,二是怕隔墙有耳。

“我直白地告诉海虞公,是的,我们不能完全抛弃了自己数千年的文化基础,然后无条件地接受西学。那样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我们必须把西学融合进来。但是在此之前,必须把那块铁板熔化了,先把旧的砸烂,再跟西学混在一起,铸造出新的文明来。”

“圣贤之学,不是我们去将就,必须要让他们来将就我们。否则的话,等着饿死算了!只有这样,那些脑子里全是花岗岩的老学究们,才会放下身段,放下成见去学习新学。”

“新学?老爷,海虞公学的不是兰学吗?”

“海虞公的西学大部分是几位尼德兰人教授的,所以他取名叫兰学。不过我说,他钻研的兰学,并不全部。我把自己的笔记让他翻阅,想必能帮他全了对泰西之学的认识,创造出真正的新学来。”

“老爷,我听说你准备以改土归流为契机,大力推行新学?”

“是的。改土归流后,黔中、荆楚和巴蜀部分府县总得有人来做官牧民吧。只是那些举人进士,一向视这里为荒蛮之地,不要说来做杂佐官,就是来做正堂都觉得是被发配了。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补上?把我们培养出来,通晓新学的士子们安插进去。”

“这几处地方,儒生名士们不屑一顾,请他们来办书院教学,肯定不愿意来的。而当地的百姓们对圣贤之学根本没概念,也知道让他们的儿子们去考举人中进士,比登天还难。还不如会识字算数,学会一门技能,能养家糊口更来得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