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盘点收益(2 / 3)

他们应该是第一时间就平仓了,然后做了反向,从套利模式,改做了对冲模式。”

“能够在局势很不利的情况下,止损,同时开启反击,这样的团队在华尔街绝对是第一流的。”

我结束了在东京的团队,并不代表我不关心汇市了。

如今的汇市主力是高盛,跟在身后的摩根。

同时还有大富资本……不过要看操作,高盛的团队绝对技高一筹,眼看遇到很不利的局面,筹码都被对手吞下一半的情况下,马上放弃原有的阵地,转而小资金多线短投,也做的有声有色。

哪怕亏钱,也能控制在一个很低的范畴之内。

汇市的变化我看到了,日元对美元从165比1,一路升值到了158就升不上去了,原因很简单,大量的合约在这个区级在搏杀。

这是团队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区间内不断的搏杀,消耗。

而且在汇市上,倭国的团队真的不是对手。

太弱了。

几乎是全方位的碾压,要不是资本雄厚,对方还有资金压力,根本就不可能有如今相持的局面出现。

这是单个交易员的能力,相比之下,美林银行和贝尔斯登的团队比高盛的团队差了一大截。

这话我没说,但是语气中对高盛的肯定,就足够说明了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美林和贝尔斯登能赢,一方面是我的原因,提早布局了。

同时还是前期筹备的充足,资源的倾斜,但是高盛的团队没有这些,他们是仓促应战。

不过也正常,高盛的自有业务团队,在华尔街也是最强的,这是高盛总裁贝兰克梵的基本盘,也是成就他华尔街打工皇帝的底气。

要是这个团队不强,他连问鼎高盛总裁的机会都没有。

当年,他连竞争总裁的机会都没有,高盛的接班人也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而一直站在我身边,没有开口说话的罗曼将文件摊开之后,对我开始解释。

这种言简意赅的解释很有导向型,除非是很信任的人,要不然不会有这种举动,让伊利亚和艾德曼诧异的是,那个一直如同冰块般长相普通,无趣,甚至还很不近人情的女人,会得到我的信任。

“老板,债券和套利业务的利润有124.68亿美元。这部分利润大部分在第一周的时候获得,之后占比就不多了。”

“其次是汇市的业务,因为配合不那么流畅,一开始的利润不高,不过随着合作时间增加,明显的有好转,最终利润在149.33亿美元。”

罗曼的耐心是我见过所有人中最好的,哪怕是同一个问题,反复问她,都会如同复读机般,再说一遍,甚至不带有任何的情绪。

“各个小组的统计呢?”

“在这里,表现最好的第七组,他们是伊利亚先生的私人团队。”

这让艾德曼闹了个脸红,自由业务也好,高揽储业务也罢,这是曾经一直是贝尔斯登集团赖以成名的业务,可是在团坐合作中,竟然被伊利亚·亨廷顿的私人团队打败了,让他有点脸上挂不住。

“最后是股票和股指的对冲业务,这部分业务的利润是最低的,同时也是最后才结算完成的。有80.11亿美元。”

“这部分业务是最成熟的,而且团队人员最少,但是效率最高。”

……

我反复问一些看似重复的问题,罗曼都认真的复述,加上自己在内心的判断,大差不差。

总数在354.12亿美元。

按照三成的红利分成,我会分走106.23亿美元。

除去团队分红3%也会在这里面,10.62亿美元,我会分走总利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