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明朝撤出宽甸六堡之后,努尔哈赤命人在这块绵延八百里的广阔地区,种植庄稼。
这些人就是投奔建州的汉人,经过汉人的垦草拓荒,赫图阿拉附近,耕地达到了“无野不耕,至于山上亦多开垦”的局面。
田土收成为“田地品膏,则粟一斗落种可获八九石,瘠则仅收一石云”。
根据《满文老档》中记载,在万历四十一年,“粮贮转为丰足,兴建粮库”,说明建州女真那时候还能拿出余粮保存起来,用来应对灾年。
另外,除了农作物外,经济作物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努尔哈赤还专门颁布布告,开始养蚕,播种棉花等。
这些措施促成了建州农业经济体量的增加,使努尔哈赤有信心与明朝作战。
较严重的干旱,粮食减产,与降水线南移有关,被众多人称为明朝北方最大灾害,“小冰河期最严重的六年”
努尔哈赤做出了选择:
彻底抛弃之前招纳汉人的政策,坚定不移地扞卫女真贵族的利益,要汉人民户供奉女真人的吃住,汉人一家老小成为女真人的奴仆。
这个措施自然激起了汉人的反抗。
天启二年开始,努尔哈赤就开始有计划地消灭汉人的老幼人口。
天启四年正月初五,努尔哈赤开始下令针对汉人划分有谷或无谷之人。
谕令规定:每人有粮食六至七金斗(一金斗为一斗八升)的,为“有谷之人”。
不到六至七金斗,但又有牲畜,“足以维生者”,亦列入“有谷人”数内,若不足维生,列入“无谷之人”数内。
努尔哈赤下令将“无谷之人连户押来,命令将押来的“无谷之人”尽数屠杀,临死前甚至又屠杀了一部分富户。
这种有针对性的减少人口的政策和行为,让努尔哈赤有了屠夫的称号。
天启元年的辽人“公家派使守城,虽以哭泣感之,而亦不动”。
天启七年的辽人却“无不争先杀贼,以雪祖父之愤”。
不是因为辽人善变,而是因为天启元年以前,大明官府拿辽人当鱼肉,努尔哈赤拿辽人当牲口。
努尔哈赤还知道牲口得吃草,大明官府官员只管喝血吃肉。
天启元年后,努尔哈赤拿辽人当鱼肉,喝血吃肉。
而辽人在明朝的待遇,随着辽西屯田的开展,逐渐恢复到了有草料吃的牲口。
明朝皇帝痛定思痛,不仅对辽西走廊人民免税,还从其他省份源源不断提取物资给辽东军民。
但这一政策使得遭受降水线南移而粮产大减,陕甘地区的人民雪上加霜,爆发闯王高迎祥领导的农民起义。
在这几年内,被努尔哈赤统治下的辽东半岛的汉人的暗杀事件和投毒事件的频率和家常便饭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依靠明朝和朝鲜物资的毛文龙的辽南东江镇得以建立,复州等地的后金汉官纷纷造反,加入毛文龙的地盘,让努尔哈赤心里憔悴。
在古代,粮食最重要,为了获取粮食和物资,他开始抢劫蒙古部落和明朝的辽西走廊,但非常不顺。
驻守的宁远军民上下一心,痛击后金军,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时期后金的目的就是劫掠,攻城后是留粮不留人,他们只有拼死抵抗敌人,没有投降的选择!
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后,对汉人进行残忍的屠杀和奴役,而且还增加税收,增加平民百姓的生活压力。
在努尔哈赤攻克沈阳和辽阳后,建立了稳固的政权。
于是,努尔哈赤本性暴露,在大街上公然掠夺平民百姓的钱财,甚至还到平民百姓的家中,将值钱的物件都收入囊中。
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