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节 又一座海底城市(1 / 5)

秦岭山里。

京兆交大,已经有几百人在这里。

有一个团队,正在研究改进这里的能源设施,这里摆有一台,在汉家科学院许多学老努力之后,几百名八级工参与配合,连同许多博士手搓出来的小型冷聚蘑菇充电宝。

这里所谓的小型,是指发电量,不是指体积。

这一台,在京兆交大的师生学习过来自宁仁的资料之后,已经提出超过两千项改进细节的方案。

因为,小山村机械厂用的中型冷聚蘑菇充电宝,在一个月后就能正式使用,电量是这个的十五倍,体积只有三分之一。

那一台,是燕都空天大学和冰城工大,华亭交大组团研究改进的。

京兆工大,有信心作出更好的。

汉家科学院的学老们,此时主力研究的重点似乎已经不在冷聚蘑菇上了,敏公等几位勋天级学位带队,由各大学开始发力。

至于鼎五公等其他学老们在研究什么,自然是不敢问,也不能问的。

几所大学表示,学老们不再当冷聚蘑菇为重点研究,那么我们来。

罗千时走到京兆交大一位老朋友面前:“老孟,这玩意我问一句,能不能搞出来只有冰箱那么大,提供巨大的能量输出,我想要的数据是……”

孟教授转头看了一眼:“电视机大小的行不行,你是想要方的,还是要圆的,或是三角形的。就你提的这点数据,这样……”孟教授四下看看,指着一名学生就准备叫人,罗千时立即说道:“老孟,你听错了,数据是这样的。”

罗千时直接把数据要求翻了五倍。

“老罗,伱这家伙。不过,容我们研究一下,这样的功率似乎有点难度,原先的资料是用锂、钡等元素的同位素,我们考虑尝试一下镍这种元素的同位素,理论上计算过,如果成功,一克原料等于五百桶油,所以你要的这点能量输出,真不是问题,眼下唯一缺少的是材料,许多机器的材料还在研究与突破中。”

孟教授讲出了无数的困难。

有配方,未必就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材料,而且材料合格了,接下来还有配合的加工用机器,然后才是组装成工具,接下来还需要各种实验。

安全性、稳定性、易维护性。

比如,这里摆的这一台,在工作的时候还需要至少二十厘米的铅壳。

而小山村机械厂全新的那一台,只需要两厘米的铅壳,在停机四十八个小时后,完全没有半点蘑菇辐射散出,那才算是真正可以使用的冷聚蘑菇充电宝。他们正使用的这台,对于当下的汉家标准属于不完整的实验机。

可如果放在鹰家,这就是奇迹一样的神器。

宁仁此时还在飞机上,往岛港飞。

再说夷岛这边。

宁仁在卡萨布兰卡放烟花的那几日,这边渔船出海了,是一条排水量两百二十吨的渔船,长度约在四十米。

就这么一条船,周朝仙是下了血本的,除了船体之外,每一个零件都是从羊城悄悄的运到岛港,再从岛港用小渔船一点一点运过来。

当然,还有一群平头渔民哥。

这条渔船的中间船仓是完全空心的,而且连船底都是可以打开的门。

里面放着一条长六米左右,橄榄形的金属球体。

这一次出海的船长麦大兴,羊城人,作为一名合格的海兔,他当船长也有些年头的,作为一名渔民,他也拥有全套的知识。

跟着他一起过来的人,都有年少时打渔的经历。

清一色海兔中最优秀的船员。

出海一天后,麦大兴这才拿出一份封在铁筒内的海图,开始作计算。

“位置,陆棚边缘,时间夜里十点到达,熄灯作业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