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4 / 6)

如龙的战果非常满意,大明京营回到了老巢,土蛮汗诸部自然是蠢蠢欲动,立刻向应昌发动了进攻。

这大鲜卑山山道被大明给堵着,就是想要前往会宁卫、大宁卫劫掠,都是难如登天。

王如龙和速把亥,也都是老对手了,王如龙驻防大宁卫的时候,多次交手,彼此都非常的熟悉,王如龙提前得到了情报,摆出了口袋阵,这速八该中了圈套,丢盔弃甲,不仅扔下五百条尸体,还丢了四十二里的地,大明又日拱一卒,获得了一些草场土地。

“一体恩赏,以三等功赏论,赐王如龙大红纻丝蟒衣一件,袭荫一子世袭本卫指挥佥事;游击陶承喾升署都督佥事,纻丝四表里仍荫一子世袭本卫所百户。”朱翊钧给的恩赏格外大方,尤其是驻扎在应昌的军兵,以三等功论赏,米面粮油肉等折银,大约每人能有二十两的赏钱。

仅仅是一次恩赏,大明皇帝要从内帑支取20万银。

上报天子下救黔首是理想,是军魂,朱翊钧这个皇帝,从来不让军兵们白忙活,只要肯做,朱翊钧都会给丰厚的回报,按照戚继光的说法,只要能给半饷就能战守,给全饷就足够军兵们奋勇杀敌了,现在大明军不仅有全饷,还有丰厚的恩赏,士气自然高昂。

廷议之后,朱翊钧收到了回报,赵梦祐把所有的私铸坊都给查抄了,武清伯李伟也入宫请罪来了,李太后压根没理会武清伯,连见都没见,这李伟还想到西苑磕头,朱翊钧也没见自己的外祖父,而是下了道敕谕,若下次这些糟烂事,仍有武清伯,那就不要怪皇帝无情了。

皇帝无情是什么模样,朝士们都见过。

李伟吓的连走路都走不稳了。

李伟非常不明白,他为什么不能赚这个钱吗?他拿那点,才对多少?至于被皇帝亲自查抄,都是一家人,至于闹到这个地步?

朱翊钧其实不在乎李伟拿了多少,就他那几个炉子,一年才能倒腾几个钱?满打满算,算他个五万银,朱翊钧每年给武清伯府的赏赐,都差不多这个数了。

可是李伟作为太后的父亲,他一拿,下面的驸马都尉这些外戚,就开始拿了,这外戚一拿,那天下这些个势要豪右都可以堂而皇之的拿了,李伟就是带头破坏规矩的那个人,只要李伟没事,下面的人都知道,自己没事。

现在李伟有事了,私铸之风才可以慢慢禁绝了,户部和刑部禁止私铸的政令才能推行。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大明官铸还在建设之中,大明百姓要用铜钱,朱翊钧也不可能直接下令一刀切,势要豪右们可以用银币、帛币,大明百姓们用什么?但凡是涉及到了穷民苦力之事,朱翊钧都显得格外的慎重。

王谦下午的时候才听闻了有人要弹劾父亲塞外有产之事,人都吓了一身的冷汗,这件事,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能通风报信?为了防止出现泄密的消息,都察院的弹劾都有避嫌的规矩,所以没人告诉王谦,海瑞要在今天发难。

而廷议的内容,王谦更是一点都不知道,这件事似乎止于廷议,各种说法都有,但是廷臣们不说,这廷议的内容,具体内情,只能等到日后修史的时候,才能真相大白了。

现在大明皇宫,早就是不是当初漏成筛子,那边廷议还没进行完,这头坊间就已经编成了段子,现在大明皇宫是水泼不进,密不透风,而且民间对于宫里传出来的消息,也不肯相信了,原因也比较简单,因为上次宫里传出消息,说陛下龙驭上宾,结果第二日陛下依旧出现在北大营。

冯保故意释放出了大量的垃圾信息,盖住那些看似真切的消息,让人分不出真假来。

廷议的内容,更是高度保密,廷臣们只要不说,就很难轻易被人知晓。

王谦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家中。

“跪下!”

王谦还没进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