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十九章 西印度洋(六)(1 / 3)

“事实证明,人不具备在极北的严寒中生活的本性,同时也不具备在热带的酷热中工作的热情。与我前面旅行过的潘帕平原相比,新华夏岛西部的气候真是严酷多了。在散布着牧草、野花、牛群的潘帕平原上,天空霞光四射,田野极为肥沃,荞麦花铺满大地。碧绿的草地间,成熟的麦子一片金黄,地形平稳地层层往上延伸,犹如风平浪静时海洋的波浪。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人的心里一开始便充满了喜悦。但在新华夏岛西部,我们看到了什么?每天长时间的毒辣阳光照射、干燥炎热的空气、奇妙的红色的土壤!尤其在棉河县这一片,有着大量的山峰和谷地,山峰似乎都是由大量水流构成的、陡峭的、被水冲刷的斜面和一堆堆被水冲得四散的石块构成的,极为难看……”

坐在一颗高大笔直的猴面包树下的孙悟本一边翻看着自己的采访记录,一边仍在不停地擦汗。现在这个季节,据说还处在旱季(凉季)的末端呢,就已经这么烦人了,要是再等两三个月,进入雨季(热季)最高潮那会时,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孙悟本觉得,自己还是尽快搞定采访吧,争取在雨季到来之间搭乘移民船返回本土。

作为《真理报》主编、作为东岸第一大报的最高领导,孙悟本不可能一辈子都蹲在东方县的办公室内做新闻。事实上,为了给旗下员工们做出表率,为了激励他们与《生意人报》进行更激烈竞争的斗志,孙悟本决定亲自搞一个大新闻,那就是“建国者登陆四十年成就展”,而他选择的第一站就是华夏东岸共和国第一大海外殖民地新华夏岛。

在新华夏岛,孙悟本带着一帮属下采访了新华县的木材加工及造船产业、橡胶种植基地,采访了塔城县的煤炭产业基地及咖啡、剑麻种植园,采访了著名的贝岛制糖厂及邻近的甘蔗、香草种植园。到了最后,他又辗转来到了西面的大庆盆地一带,重点采访这里的棉花种植基地,即位于棉河两岸的面积辽阔的棉花种植园——其实在更北面的新莱河一带,近几年来也开辟出了大片新的棉花种植园,但受限于交通运输的劣势,规模没有这边大,因此孙悟本不打算去那边看了,准备在棉河县这边采访完后就直接回国。

其实,说到新莱河那边交通条件差,但在新华夏岛西海岸这片,除了西北端有一些良港(其实也就龙虾港、宁国港两地)之外,大部分海岸线附近要么淤塞难行(陆地上冲刷下来大量泥土)、要么暗礁密布,又能有几个难得出手的良港?找来找去,也就当初荷兰人挑中并作为商站出海口的图莱尔港罢了,也就是东岸人手里的棉河港。

棉河港地处棉河入海口附近,港口开阔,虽称不上多风平浪静,但也绝对不是什么狂风大浪会经常光顾的地方,基本能够算得上是一处良好的船只锚泊地了。再加上这一片近海水下没有其他地方常见的珊瑚礁(这在西海岸大多数地方都很常见,严重限制了水深),足够吃水深度达五米左右的船只进出(事实上东岸目前的货船吃水深度一般也就在2.5-3.5米罢了),因此棉河港成为了西海岸棉花、皮革、农产品(多为旱作农业,出口西瓜、芝麻、花生等)、牲畜出口的主力输出港。

这个主力输出港的意思不光是说棉河县一带的物资都从这里进出,就连北面盆地腹心地带的新莱乡、新登乡、曼扎乡(位于后世曼扎小镇附近)、新兴乡(位于后世安卡祖阿布小城附近)、莱曲乡(位于后世贝鲁鲁哈小城附近)、芝麻乡(位于后世安塔尼米埃瓦小城附近)、驼峰乡(位于后世安吉利卢阿卡小城附近)等定居点的货物,也大多从这里进出,盖因这里是唯一能够通航大船的地方,优势相当明显。

不过,这么多定居点、这么多的商品,但占据绝大部分出口份额的却仍然是棉花这样一种被称做“白色黄金”的东西。关于这一点,孙悟本在来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当透彻的了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