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农场分校的生活(1 / 2)

农场分校建在一座荒岭的顶上,哪里十分干旱,所以在岭上种的农作物几乎全是耐旱的,比如花生、甘蔗、红薯等等,再耐旱的作物也需要浇水,这个时候就要到岭脚的一条小河里取水。从岭顶到岭脚必须要走一段坡度大约为50度、距离几百米的路程,每次都是老师们带着一群稚嫩的学生们来回爬坡,用每个人家里自带的水桶一桶一桶的往岭顶上提水浇灌他们辛辛苦苦种下的各种作物,那种劳动强度,连附近的农民都不太愿意干,一个青壮年的男老师如果干一个上午,便会累得不自禁的坐在岭顶甚至就坐在坡上大口的喘气,要命的是,这样的劳作常常是在烈日当空的时候进行的,学生们带的一点点水在劳作开始不久便喝得精光了,每每这个时候,大家便到饭堂里排队打取开水以补充严重的缺水状况并借机休息一下,老师当然也不例外。那时在干活中常有女生累昏过去,所以,有经验的老师身上总会带着当时八角镇人最喜欢用的一些易带的药物如万金油、万花油、白花油等以应急之用。

初中的两年,唐伯强都记不清楚自己在农场分校和八角镇之间走了多少个来回了,每次十公里单程的路程,纯徒步负重行走,或挑粪水,或挑砖头,或拉甘蔗,有钱人家心疼自己的孩子,咬咬牙买下相当于唐伯强一家人几个月收入的自行车骑行于农场分校和八角镇之间,但唐伯强不敢奢望这样的事情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每次都是独自或者与石文化等几个聊得来的同学一起上路,每次都会带上一份盛着粥和萝卜干或者咸鱼的午餐。

分校就建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分校的房子呈开口向着斜坡山脚下小河的“u字形”排列,中间和一侧是学生宿舍和教室,另外一侧是老师宿舍。在分校住读,说白了就是打理农场里的那些农作物,当然,上午还是安排上课,但上课的内容多与农业机械、农机的操作和农作物的种植有关,而数理化和语文的内容只剩下凤毛麟角了,唐伯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半年之后回到校本部,他们的成绩将肯定与校本部同学的成绩相差一大截,因为学校上下都动员起来了,从老师到学生,他们都希望自己学校的学生能够在日后各届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为学校争光,师生齐努力,以八角镇中学的师资实力,应该不难做到。

唐伯强知道,以他的能力,以他家庭的能力,是无法改变这一切的,能做的只有服从安排,按唐伯强的想法既然这么多同学要去,我为什么不能去,哪怕以后真是比校本部的同学差了,我也相信能够追上去。

世间的一切事情总是遵循一定的法则的,为什么失败的人总是失败,成功的人跌倒了还能爬起来继续他的成功,这内在就有它必然的规律。当一个人在困难面前自动放弃了,那他注定就失去了一切,失败就注定终身相伴;当一个人坚韧不拔,从不轻言放弃,命运之神也会无限地眷顾他的。唐伯强就是属于那种被命运之神眷顾的人,属于那种不轻言放弃的人,这一次也不例外。

高一(1)班的班主任是易慕才老师。唐伯强对这位易老师心仪已久,尽管他仅仅是一位大专毕业生,但他是学校公认的才子,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更令唐伯强钦佩的是,据说他一身傲骨,很有古代知识分子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范。看了大量古典名著和连环画的唐伯强对这一点特别着迷,而这一特点也深深地影响了唐伯强将来的一生。有这样的老师作为班主任,唐伯强当然兴奋不已。

还有一件事情令唐伯强高兴,那就是高一(3)班的班主任覃湘秋老师。覃湘秋老师的数学也是八角镇中学公认的高手,教学上更是很有办法,这些唐伯强都已经了解清楚。换而言之,在农场分校住校的半年里,数学课将由覃湘秋老师担任。事后证明,唐伯强的判断是十分准确的,高一第二学期开始分普通班与尖子班的考试时,唐伯强的物理和化学一塌糊涂,可他就是凭着出色的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