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铁桶般的谅山(2 / 3)

方,固然有狡诈,可是诚信也是立身之本,谁也不愿意背上一个软蛋的骂名,大家更害怕,一旦如此,将来郝家不再收自己的木材,不愿意卖给自己盐巴和铁锅和农具,将来族人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因此,一种同仇敌忾的气氛渐渐在大山之中弥漫。不少乡老自发地召集人来,吩咐自己的族人,告诉他们,叛军乃是最不讲信用和邪恶之人,这些人迟早都要遭受天谴,现如今,大明皇帝已经驾临谅山,郝大人更是已做好了迎击叛军的准备,大家不必惊慌,一些青壮劳作之余还要做好一些保护措施。

甚至于吴雄那边接到了许多山寨的陈情,说是愿意出动一些人力协防谅山。

这些陈情却是被郝风楼矢口否决。

他之所以否决,并不是因为瞧不起这些山民,实在是因为谅山关并不是什么大关,只是一个小小的城塞而已,实在容纳不了多少人协防,有近千人守卫就已经足够,人再多也没有多少意义。可假若叛军冲破了关隘,即便是有山民协防,益处也是不大,他们毕竟是乌合之众,指望他们对对阵正儿八经的官军,实在是为难了他们。

既然用不上,就不用。倒是在铜山集这边贴了告示,说是要招募一些山民去帮忙运输粮草,帮忙挖一些水沟之类,来了就有工钱,只是需要自带食物。

山民们一看,倒是觉得郝家这边足够厚道,因此次日清早就有不少人自告奋勇地来了。

至于那些个商贾,就有些不太厚道了,听说要起战事,自然乖乖地带着自己的商队和货物撤到禄州城去观望,假若谅山这边大败,自然是乖乖地退回广西内地,假若胜了,少不得要回到谅山继续做买卖。

他们的‘不义之举’倒是没有让郝风楼生气,人都是趋利避害,指望人家为了你拼命,显然不现实,山民们之所以愿意拼命,只是因为他们和郝家的利益已经挂钩,同时这谅山本就是他们祖辈们生活的地方,叛军一来,他们多半也要遭殃。而商贾们显然有的是出入,还不至于彻底和你捆绑一起。

一切都已准备妥当,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叛军的举动经过已经渗透入安南的神武卫密探们的一份份加密传书送到了侯府。侯府这里,新设立的安全屋里,一份份译本送到了朱棣和郝风楼的案头上。

迈州、升龙、高平、清化等地聚集的叛军没有动作,恰恰相反,至少在升龙方向,根据传报,那边似乎已经收到了朝廷‘大军’讨伐的消息,可诡异的是,他们依旧稳稳当当地围着升龙,除了放出了更多的斥候,似乎并没有下一步的动作。

显然,叛军的细作已经将谅山的消息传了过去,叛军想必已经得知了谅山这边的举动,也知道在谅山只有千余人马,同时,大明的皇帝就在这里。

只是叛军的举止出奇的沉稳,根本没有丝毫贪功冒进的迹象,不只是升龙,迈州、清化等地也皆是如此。

无论是朱棣还是郝风楼,这几日都显得出奇的不安,因为他们明白,假若对方不上钩,而是集中兵力将主力集中在升龙方向,去和朱高燧决战,那么所有的部署就都落空了。而朱高燧那万余人马断然不会是叛军的对手,谅山的这些守兵也绝不可能出关寻觅叛军决战,最坏的结果就是,朱高燧兵败,叛军大获全胜,朝廷不得已之下只能重新整备大军,在一年半载之后重新对安南进剿。

这绝对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叛军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掉大明的问题。

可是……对方仿佛狡猾的狐狸,硬是没有上钩。

朱棣的心情格外的不好,在这一日清晨,他狠狠地将刚刚送来的译本仍在了案上,冷笑连连地道:“这断然不可能,陈勤让这个人,朕知道他,此人向来贪功冒进,在靖难之役时便是如此,岂会不上钩?不对,不对,只怕是哪里出了岔子,又或者他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