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叔,你去找老七,让他记下来”张恒知道这个佃户的目的是什么。
不过,这些琐事,张恒既然下放给了高老七,那么只要不出问题,张恒就不会去过问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恩哪”佃户高高兴兴的去找高老七去了。
“是时候做青储窖了”看着田里面堆积成小山一般的秸秆,张恒知道,这个时候开始建造青储窖,刚刚好
第二天,张恒就让高老七去挨家挨户的通知,全村所有人的秸秆,假如要卖,可以卖给张恒。
张恒开出了刍一石二十钱,稿一石十五钱的价格,来跟官府抢生意。
佃户们一见有利可图,纷纷决定了,今年的刍稿税除了那官府命令要求的各一石的负担外,其他的全部交钱。
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嘛……
倒是,还有不少的村民,认为张恒的收购价格高于官府的收购价格,这是在悄悄的给本村的同族好处呢。
于是,张恒在张家里村民们心中形象更加高大了。
这倒是让张恒始料未及。
不过,既然对他有好处,他也就乐得如此了。
翌日,张恒就带着高老七,张大山父子,还有田二,开始选址修筑青储窖。
张恒在自己家的院子中,选择一个地势比较高,而且土质较硬的地方,让高老七带着田二等下,在那里先挖出一个圆形的地窖出来。
几个人用了两天时间,才把地窖挖好。
地窖一挖好,张恒就出钱请那些没有地的佃户,帮着切碎秸秆和鲜草。
同时,指挥着高老七等人,用红砖、木板和石灰,砌好地窖。
如此这般,又忙活了一天多,青储窖才算基本上弄好。
跟上次一样,和水和糖,加入绿豆,大豆粉之后,张恒就把所有的秸秆碎块,都倒进地窖中,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木板,最上面用土石封死,再盖上石块,直到地窖高出地面三十厘米左右,才停止一切工作。
“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罢”张恒说。
这一次的青储规模,可是足足比上一次大了十倍不止,虽然还没有达到像后世的青储窖那样动辄数吨的规模,里面却也窖藏着少说一吨的饲料。
假如不新增牲畜的话,大概只需要两三个这样的青储窖,就完全可以满足目前牲畜越冬的需求了。
保准明年开春,那头耕牛能有足够的气力耕田犁地。
随着时间的渐渐推移,张家里的粟米一亩亩的相继成熟,收获。
到八月初头,基本上张家里的全部粟米都收获入库。
最后张恒的佃农们统计成绩。
收获成绩最好的那一户,居然亩产粟米达到了近三石
张恒都被这个数字震惊了
要知道,张家里的田地,在关中地区算不得什么太好的土地。
若是土地肥沃,早几十年就被长安的贵族们,强取豪夺,占为己有了。
就像那十五顷即将到张恒手中的良田一般。
贵族们,为了占有良田,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事情。
“十一叔,跟我说说,这亩产差不多三石,您是怎么做到的”张恒在知道了具体数字,并且再三确认这人没有作假之后,立即赶过来问着。
“东家,俺其实也没干什么……”年纪有些大的佃户憨厚的笑着道:“就是给田里的粟苗,分开播种,稍微的让其高出地面……”
张恒闭着眼睛,想了起来,好像小时候家里的长辈,在旱地上种植作物,特别是小米的时候,都是这么干的。
“另外,就是照料的比较精心,加上东家教给俺生火驱虫之法,所以……”老农开心的笑着道:“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