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百姓生活需要,也不可随便来砍伐这些树。
老百姓哪里懂得,在他们眼里树就一个价值,那就是烧火,擦屁股都嫌粗糙。
梁川的‘小气’得经过历史的考验,大家才能懂得他的良苦用心。
树可砍,合理地砍,谁砍谁种,砍一种二,这便是规矩。
不过现在有更好的燃料了。
梁川在桃城就发明了蜂窝煤,自然到了夷州要继续用。
夷州发现的这口煤矿产量还不低。
第一批的煤自然是送到铁铺里去炼焦,保证炼铁的进度,剩下的边角料,数量非常的庞大!
煤渣并不是完全就是废料,经过加工,同样可以利用得非常的好,用来制作蜂窝煤就是最好的用途。
蜂窝煤里面本来就要加入红土等塑形的材料,成分不是最纯的,煤渣打碎之后,就变成了煤粉,重新塑形,效果是一样的,放到火炉里,烧得非常的旺。
赵小品在新凤山建房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年的节能灶技术带到凤山,只要是他们建造的新宅子,灶台肯定是节柴灶。
这样的灶台当年兴化清源以外的百姓大多没有见过,他们用的还是老式的灶台,一烧饭屋里就跟起
火一样火熏火燎,而且还特别地费柴。
现在凤山港要打柴可不容易,有些人光是去野地里打柴打草到市集上去贩卖都能赚一笔小钱!
同样买柴的人,放到自己家的灶膛里面烧,区别很快就出来了,一捆柴有人能烧十天,有人能烧半个月,长期下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居民经过观察最后发现问题是出在灶台,那些原住民马上也找上赵小品,要他帮忙打师傅给自己家的灶台进行改造!
赵小品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收费到位就成了!
现在有一种更方便的燃料出现,那便是原住的岛民没有见过的煤球!
马蜂窝似的蜂窝煤在兴化还有清源的普及率还可以,尤其是清源,使用的居民非常的多,因为桃城自己就有煤矿,煤的使用成本算起来非常的低廉,就是几个矿工的工钱罢了。
煤如果不能烧,也与地里的土没有什么区别,因此煤在清源卖的价格当时并不贵,大部分也是由梁家军自己来消费。
现在岛上发现了煤矿,更是省去了从中原大地进口煤炭的成本,否则光是从中原运一船的煤炭过来,成本就要翻上一番不止。
现在最大的成本就是煤炭从中央山脉运到老仙溪下游的凤山新城,这一遥远距离的运输成本!
梁川从铁矿出来的时候,下一站便是去了煤矿考察,两口矿相去有近上百里地,交通是最大的问题。
至于金矿与铜矿,交通
已经没有必要考虑,这里就怕来的人太多,能封闭便是最好的!
现在要运输这一大批的煤铁,每天要动用的人力物力就是一笔不可小视的成本!
煤矿场上也有近万的劳动力,一万人全部投入到挖煤当中勉强能把煤矿的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正常运转的程度,但是要运输的话,每天至少要分出一千左右的劳动力,才能把挖出来煤炭运送到凤山下还有一百多里地外的铁矿!
山上的路可不是山下的一马平川,何况每个人背上还要背上近百斤的煤炭!
这一段路非常的艰辛!
往凤山背的话还好,这一段路是下坡,山下的路好走,而且山下还有原来倭人开采石头留下的许多的船只,到了老仙溪的下游水流平缓的地带,便可以登船用水路来运输煤炭,山上的矿工则可以返回煤矿,继续开采。
可是山上的路怎么办?
梁川去了煤矿一趟,大家不是对挖煤有意见,而是对搬运煤炭感到骨子里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