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娜进来喊道:“峰哥,该你下半场唱歌了。”
李为峰点了点头:“好,我去唱歌。”
表演结束,李为峰见陶小林不在,估计是知道李为峰考了理科状元,去他老爸家报喜,叮嘱了汪春兰几句,又把姚军拉到一旁嘀嘀咕咕说了租柳家房子的事,安排妥当,溜溜达达去了贺云笙家。
今儿考了理科状元高兴,李为峰把门拍得咚咚作响。
“谁啊,半夜三更的!”来开门的是贺文通,见是李为峰来了,还是客气。
“师弟来了?”
“哟,师兄在家,没去打麻将?”李为峰笑嘻嘻打了声招呼,溜溜达达地进院了子。
“师弟,你少狗眼看人低,我今天晚上回来,就练字画,毕竟从小就练,有基础。”贺文通翻了翻眼皮,“说不准我浪子回头,继承我爸的衣钵,就没你什么事了?”
“本来有个赚钱的商机——”李为峰顿了顿,加快脚步蹿进了院子。“既然你有志书画事业,那还是算了。”
“师弟,说说。”贺文通屁颠屁颠跟着李为峰进了贺老爷子的书房。
此时,贺老爷子正戴着老花眼镜,翻看着一本古籍线装书,桌上还有一本,还有几张纸,毛笔写着小行楷。
听到两人进屋,他抬头看了眼,见是李为峰来了,有些手忙脚乱,想要把书藏起来。
“师父,藏什么呢?”李为峰笑呵呵地凑上前,顺嘴询问道:“难道是什么《摘花录》或者《房中术》?”
贺文通噗嗤一声就笑了,也就李为峰敢开老爷子的玩笑。
贺云笙瞪了儿子一眼,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只好把手里的两本古书递了过来,没好气解释道:“这是明代状元西蜀杨慎的《升庵外集》,还有清朝翰林李调元写的第一本川菜食谱《醒园录》,不是你说的那些杂书。”
“那些杂书你有没有?”李为峰盯着老爷子,压根不相信。
“切~”贺云笙斜睨着他,轻蔑道,“你知道杨慎杨升庵吗?”
“知道,不就跟李白一样吗,都是放在桌上的杯子,杯具人生,写《临江仙》那位。”李为峰前世写历史穿唐小说出道的,怎么不知道装逼的诗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净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嗯,《升庵外集》专门记录各种美食,比如状元羊肘,还有一些后人写的美食制法,夹在中间,还有李调元的《醒园录》你看看,有没有你用得上的东西?”贺云笙指了指桌上他写的小行楷,“你可以抄录一些,说不准你那餐饮公司用得上,顺便也练练字。”
抄个毛线,自己写小说不就是练字吗?
这两本书得想法顺了。
李为峰接过来翻看,不觉读出声来:“北人呼为波波,南人呼为镆镆。今京中书为饽饽,有硬面饽饽、发面饽饽……”
“就是糕点或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制作方法分为蒸、烙、烤、煮等。”贺云笙手里拿着个扁圆的紫砂壶,呷了口乌龙,慢悠悠地解释道,
“清以后的宫廷御膳房专门设有饽饽局,为皇室做美点,后来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像我们西蜀的军屯锅盔,方酥饼子,包子,饺子,烧麦等都是。”
“有没有卤食?”李为峰看了目录,翻到中间的卤食篇,突然瞪大了眼。
中间夹杂了两页纸!
虽然都是繁体字,但李为峰连蒙带猜,什么蒸汽熏透法、糖汁煎熬法、卤料配比,非常详细,每一步骤也记得清清楚楚。
“靠,师父,这不是陈排骨的卤味技法吗?”李为峰忽然想起汪春兰提过,异常兴奋道,“谢谢师父送给我的贺礼,杨升庵是明朝的状元,我是今年西蜀省的理科状元,我们凉卤店可以跟顾客吹嘘,我们传承了杨状元的《升庵外集》,要不,我怎么考了理科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