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对论+焦灼战事(3 / 4)

谷五十多的人,和他一个十五六的小辈能有什么话,但两人就是颇有种越说越合得来的契合感。

史从云平时说话最多的就是家里人和王仲、邵季,这些人亲近归亲近,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文化,见识少,读书少,有些话聊不来,聊起来他们也不懂。

李谷就不一样,饱读诗书,见多识广,还是实干派文臣,很多观点见识都令他眼前一亮。

比如在高平讨论古时秦赵两国的高平之战,在太原讨论三家分晋,这些东西老爹史彦超和邵季、王仲他们可一头雾水,什么跟什么?

而李谷大概也是觉得军中都是大老粗,能懂历史,懂点文化,还有点见识,在枯燥疲乏的赶路途中谈谈笑笑的人居然只有他这么个小辈。

......

“你觉得如何?”

甚至经过十几日的相处,李谷连打太原这种大事也会问问他的见解。

史从云骑在马上,“这样的天下大事,哪是某能懂的。”

李谷道:“就是随便说说,但言无妨。”

史从云开口:“我觉得关键不在北汉,在辽国。”

“辽国?”李谷想了一下,随即说,“辽国大军于高平,与我大周军队对垒交战的胆气尚且没有,北汉一败便仓惶北遁,不足虑也,他们不会管北汉死活的。”

随后摇头笑笑,便不准备与他多说了。

史从云感到轻视,心里不舒服,加上对李谷脾气的把握,觉得他不是会因言语而记恨人之人。

于是便反驳:“李相公,以某薄见,辽国确实才是此战大患。

北汉就好比辽国的一条猎狗;

高平一战,辽国把狗放出去,想趁着官家新继位捞一把,想着如能逮到猎物,他们趁机插手分一杯羹,若抓不住就作罢。

某看来对辽国而言北汉受点损伤也无事,反而更好控制。

可如今我大周兵围太原,是要一棍子打死他们的好狗,辽国就不会坐视不理,辽国希望北汉弱,却不盼着北汉亡。”

“噫.......”李谷听他完他的话沉吟一会儿,又道:“那依你之见辽国会如何动作。”

“要救援太原,自然是南下从忻、代之地来。”他想也不想答应,忻州、代州在太原北面。

“你觉得辽军会走代州、忻州北下?”

史从云道,“最重要的还是山川形胜,我若是辽国,不会坐视北汉死。

以往辽国进攻南面,太行山以东自不用说,太行山以西有北汉借道。

辽兵可畅通无阻直达河中、河阳等地,饮马黄河,亦或从太行山东进河北,攻掠腹地。

选择很多,且主动权在他们手中,我朝只能对症下药,被迫防守。

可若没了北汉,我大周疆土将前推到代州。

如此没有北面的幽云十六州,也能以雁门关等天险有效阻塞辽国在太行山以西南下的通道。

往后在太行山以西,他们再无主动权,一出兵我们便知辽军要走哪条道。

这可不是简单的一城一池之得失,而是失大势,失国运,失山河之利,除非辽国高层没有一个聪明人,否则他们必会出兵救北汉。”

李谷安静听他说完,在马背上久久不语,老眼紧紧盯着他,良久收回目光,看向东南面,若有所思。

“那依你之见,太原能打吗?”

史从云还是谨慎,这种大事他可不敢乱发表意见。

“这种大事是相公们和官家考量的。”

李谷大笑,“多心小子,你不必多虑,老夫还能害你不成。”

“辽兵如果来,多半不能打,不过某觉得辽兵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在于军纪。

此次北上原本有许多百姓愿意主动助我大军,可前锋军队接连出现剽掠百姓的恶事,特别是藩镇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