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刘辨非常有自信。
毕竟,在雒阳皇宫时,他便跟军师联盟有过详细商讨。
而今虽然逃离雒阳,出了轘辕关,但危险依然没能消除,因此会继续跟军师联盟探讨。
荀彧把话题转移到这里,当真是正中刘辨下怀。
“其实答案很简单。”
刘辨的笑容徐徐绽放,显得非常自信:“废帝不死,终是祸患,董卓老贼有不得不杀孤的理由,即便孤逃到天涯海角,依旧如此。”
“不过......”
刘辨话音斗转,长出口气:“董卓老贼确实比孤想象中要聪明一些,他没有派兵追杀,将事情闹大,必是猜到了孤会去南阳,因此提前在那里守候。”
荀彧饶有兴致地点点头。
对于刘辨给出的答案,他深表赞同。
“没错。”
荀彧捏着颌下一缕山羊胡,细眉微蹙:“殿下分析得很对,董卓迟迟不来颍川,必定是对南阳下手了,他要彻底切断殿下的归路。”
“但殿下既然已经猜到了董卓的应对措施,想来南阳何家应该已经收到消息,提前避难,亦或者按照殿下的指示,正在某处恭候?”
呵呵~~
你丫真想多了。
刘辨耸耸肩,略显尴尬地道:“很遗憾,孤没有来得及通知何家,或者应该这么说才对,其实没必要通知何家。”
“哦?”
荀彧皱了皱眉,心生疑窦:“殿下因何会有这种想法?”
刘辨解释道:“其一,孤当时身陷皇宫,被软禁阿阁,手中没有多少可用之人,若随便派人通知何家,何家未必会信,甚至会引人怀疑,坏了孤的逃亡计划。”
“嗯。”
荀彧缓缓点头:“的确如此,贸然示警,隐患太大,但南阳何家毕竟与殿下血脉相连,您明知何家会遭难却不警告,是否有些太过狠心了?”
“这便牵扯到其二了。”
刘辨顺势接过话茬,轻声道:“自从大将军伏诛,太后被鸩杀,南阳何家就该有觉悟,自行逃离宛县避难,那些没有逃离的,或是心存侥幸,或是不愿离开故土。”
“总之......”
刘辨强调道:“他们这些人绝非是孤警告,便能离开的,既然警告无用,又何必冒着风险浪费时间示警呢?”
荀彧忽然想起了自己奉劝族人离开的一幕,族人权当他是疯子,没人理会他分毫,这不正是殿下口中的警告无用嘛?
的确!
他们心存侥幸,甚至不愿离开故土,仅此而已。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不求尽如人意,但求问心无愧。
这是荀彧才领悟到的道理,但刘辨却早已领悟。
要知道,眼前这个少年郎还不到十五岁,但心智却成熟到令荀彧都倍感震惊,甚至隐隐感觉到有些恐惧。
难道......
是因为这一年里,刘辨经历的太多?
从无忧无虑的皇子,一跃成为大汉的至尊;
又从万众瞩目的皇帝,一落成为皇宫软禁的阶下囚;
从母亲呵护,舅舅疼爱的少年,一夜之间沦落成孤家寡人;
杀戮、恐惧、威胁、恫吓、黑暗!
眼前的少年需要经历怎样的磨难,才能从那个行为轻挑的皇子,变成现在这样处变不惊,思维缜密,聪明睿智的弘农王?
荀彧不敢想象。
但是......
他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眼前的这个少年郎,已经与自己印象中那个行为轻挑的皇子,完全不同了。
他有振兴汉室的能力与责任,是一个值得自己拼尽一生来辅佐的君王。
呼~~~
此刻的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