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汉率先发难,于公元936年4月,派军进攻南楚治下的蒙州(今广西蒙山县)、桂州(今广西桂林)。马希范御驾亲征,南汉军队撤退。马希范亲征还有另一个目的,稍后解释。
2,939年8月,后蜀溪州刺史彭仕然勾结湖南境内的蛮夷一万多人,进攻南楚治下的辰州、澧州,并上疏后蜀孟昶,请求派军支援。
这次军事行动是封疆大吏的个人行为,没有获得官方认可,孟昶予以了拒绝。原因不是想维持蜀楚关系,而是因为路途遥远且道路崎岖,即便攻占,也难以进行有效控制,得不偿失。
马希范派大将刘勍、廖匡齐支援。最终廖匡齐战死,彭仕然派儿子彭师暠向南楚投降。
请注意这位彭师暠,他与许德勋的儿子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彭师暠是作为人质羁押在潭州,但他日后却是南楚为数不多的忠臣,他的忠义气节打动了敌人。
此战之后,马希范上疏后晋,表奏彭仕然为溪州刺史、刘勍为锦州刺史。至此,西面的蛮夷各部落纷纷归附于南楚。
马希范“性刚愎,好以夸大为事”。
据说他曾得罪过桑维翰,据《三楚新录》记载,桑维翰在未得志时,曾拜谒过马希范,向他要钱。马希范见桑维翰长得像怪胎,说话又荒唐,竟然当场笑翻(绝倒而笑之),然后像打发乞丐一样,扔给他数百贯巨款。桑维翰很伤自尊,没有捡钱,甩袖子离去。
后来桑维翰成为后晋宰相,马希范也成为南楚统治者。后晋封赏马希范的时候,桑维翰竭力劝阻,“奏削去半仗”。
此事饱受质疑,宋朝的史学家就认为这是对桑维翰的故意抹黑。
马希范虽然被削去了一半的仪仗,但在南楚境内,他仍然是闭门天子,仪仗制度皆按天子规格。
在战胜溪州诸蛮后,马希范宣称自己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为此不惜耗费五千斤铜,仿照历史上著名的“马援铜柱”铸造了一根高一丈二尺的铜柱,竖立在溪州。该铜柱被称为“溪州铜柱”,于1961年3月4日被我国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于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王村湘西民俗风光馆”。
马希范大兴土木,兴建天策府,于府内修建一座“九龙殿”,用名贵的沉香木雕刻了八条长达百尺的龙,八条龙分别盘绕在八根柱子上,龙头全都趋捧向中央,在正中间,就是马希范的宝座,这就是“九龙殿”的真正含义,第九条龙就是马希范本人。
每天登殿之前,先派人在龙的腹中焚香,烟气从龙的嘴里徐徐冒出,如同口吐烟气,九龙殿宛若仙境。
史籍评论说“诸侯王之奢僭,未有如此之盛也。”
马希范还下令铸造了超大号的长枪巨矛,全用金片包裹,由身材魁梧的武士拿着,极具观赏价值,但根本无法使用。
在马希范毫无节制地铺张浪费下,南楚也不出意外地面临着财政赤字问题。而马希范的解决方法也是老生常谈:增加赋税,卖官鬻爵。
马希范规定除了原有的赋税之外,大县每年额外进贡稻米两千斛,中县一千斛,小县七百斛,可以用棉布绸缎等折价进贡。
繁重的赋税催生了流民的产生,农民们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曾经繁华的南楚,眨眼间流民遍地,一片萧条。
对于境内的流民问题,马希范的解决办法令人惊掉下巴。马希范表示:“人走了,土地还在;有土地在,还愁没有收成?”于是,马希范命令相关部门调查无主的田地,然后租给愿意移民到这里的农民耕种。
铁打的土地,流水的农民。谁种都是种,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呀。
南楚的流民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安居,土地倒是也没有荒芜,但人民大规模地、频繁地迁移还是给生产劳作带来了不良影响,使得南楚的经济开始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