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对辽“金融战”(2 / 2)

而影响中原的金融秩序。使得中原成了契丹的经济半殖民地。

其负责官员名为“回图使”,后晋建立之初,契丹任命乔荣为回图使。乔荣原为河阳牙将,随赵德钧、赵延寿父子投降契丹。前文提到过的闽国货物被后晋扣押,契丹无理干涉,命石敬瑭释放闽国使节,被扣的货物就由乔荣负责转运到契丹。

实际上“回图使”大概就相当于清末的“买办”,表面上是贸易官员,实际就是经济侵略的排头兵。因为他们维护的不是公平的贸易秩序,而是契丹的利益,必要时候,甚至不惜损害中原王朝的主权。

回图务的设置,可以让契丹不受任何阻碍的攫取中原财富,同时向中原倾销大量劣质商品,低买高卖、强买强卖。

货币、汇率等,是一个国家的金融高边疆,绝对不容许被外部势力控制。杀人于无形,灭国于无影。

在契丹贪婪地吸血之下,中原王朝货币严重短缺,用以流通用的铜严重匮乏。

对此,石敬瑭想出两个办法。

其一,是“禁铜器”。

禁止民间把铜钱熔化,铸造铜器。这样就可以轻微地缓解“钱荒”问题。但这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造成“钱荒”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契丹的经济侵略,而不是老百姓把铜钱铸成铜器。

隔靴搔痒,成效欠佳。

于是,就有了第二招,开放“钱禁”。

天福三年(938)11月,下诏,允许百姓私造铜钱,以“天福元宝”为文。老百姓只要有铜,就可以自己铸造铜钱,只要上面写着“天福元宝”,就可以流通,与朝廷发行的货币等值流通。

12月,再下诏书,命令天下无论民间还是官府,凡是有铜器的,如寺庙的铜像等,一律鼓励铸造成铜钱。

半年后(939年7月),下诏停止民间私铸。理由是总有刁民想害朕,民间总是制造“假币”,在铜钱里掺杂铅、锡等杂物,并且铸造的铜钱很薄,所以予以取缔。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