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主要责任。
在传统文化中,最君王的最高赞誉是比作尧、舜,反之则是桀、纣;对女性的最高评价是比作孟母、岳母,反之则是褒姒、妲己。
如同杀元行钦的道理一样,李嗣源决不能把李存勖描绘成桀、纣,那么谁对昏暗腐败的政治负责任呢?当然就是男人背后的那个女人,那个红颜祸水喽,还有就是奸邪权臣、权阉喽。
总之,皇上圣明,吾等罪该万死。
李存勖时代的黑锅是刘皇后这一个弱女子无法独自承担的。李存勖时代的宰相群臣、宦官势力,也休想蒙混过关!
6,杀宦官
4月14日,李嗣源下诏杀孔谦的当天,宣布撤销“内勾司”(亦作“内句司”),这是郭崇韬当初为讨好宦官而设置的官职,主要负责全国财政、粮草等,是个管钱的肥差。
钱!
李嗣源对此太敏感了,如此重要的差事,怎能掌握在宦官手里?立即撤销,恢复“三司”(盐铁、户部、度支),指定一名宰相负责,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至于宦官,一个字:杀!
不仅中央的宦官要杀,各地的监军宦官也要杀。李嗣源诏令天下各道、各藩镇:不用审问、不用遣送,把你们的监军宦官就地处斩。
天下各藩镇当然积极响应。洛阳的数百名宦官在“兴教门兵变”时逃走,有的躲进深山老林,有70多宦官剃发出家,躲进了太原。
太原马步军指挥官李从温(李嗣源之侄)将这批宦官和尚逮捕,在都亭驿全部诛杀。
杀宦官,一举多得:回收权力;获得天下人一致好评;节约政府开支。(所以李嗣源不必把全部宦官赶尽杀绝,只需诛杀大多数)
如同朱温一样,李嗣源通过肉体消灭的手段,再次铲除了宦官毒瘤。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位宦官:
一位是宦官向延嗣,诬杀郭崇韬的主力,后奉李存勖之名,赴长安屠杀王宗衍一家。在杀了王宗衍一家后,听到了洛阳生变的消息,随即逃窜,从此下落不明。
另一位,就是“一字活千人”的张居翰。张居翰在李存勖时代做着枢密使,但当时郭崇韬权倾朝野,极为强势,张居翰只是郭崇韬的木偶而已。李嗣源进入洛阳后,张居翰主动拜谒,哭泣待罪、乞归田里。李嗣源好言相慰,答应了他的请求。
久在权力场,虽然自己并未亲身参与,但作为前排吃瓜群众,张居翰便如那江渚上的白发渔樵,惯看秋月春风。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朋,眼见他楼倒了。张居翰深谙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明宗来了,庄宗旧臣还能有好下场?
辞归长安后,张居翰安享了整整两年的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天成三年(928)4月,病逝于长安,享年71岁。
“有仁者之心”的张居翰,也是自唐末以来,唯一一个位居枢密使而得以善终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