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凯旋(3 / 4)

郊外,忽见五色旌旗飘扬,长亭旁站着许多官吏。

竟然是尚书右仆射陆敦信,亲自率人前来迎接,这位宰相在官场乃至文人之间相当有声誉,由他出城相迎,可见规格之高。

陆敦信老态龙钟,但精神头不错,远远便抱拳道:“陆某奉旨迎接太史令,贺喜大胜归来,今上在麟德殿召见,咱们这就一块儿去罢。”

军师职位没了?

倒也不出意外,毕竟本就是打仗时临时而设,眼下又不在前线,职位自然就被取消。

孟凡从没有畜力拉动的马车上下来,还礼之后跟众臣说了几句客套话,就算是一向荣辱不惊很沉得住的他,如今也颇为高兴。

衣锦还乡,谈不上。

名留青史才值得感慨。

“我先换身衣服,穿成这样面圣成何体统?”

“大丈夫不拘小节。”

须发飘逸的陆敦信直接拉着孟凡的胳膊,笑道:“史载,汉时张骞归来穿得如街边乞儿,照样被迎入汉宫,太史令有大功于社稷,还讲究那些作甚,走走走!”

闻言,孟凡也不犹豫了,得这位宰相一块儿进了马车,同时不忘回头说道:“烦请把空马车送回贫道的抱云观。”

这也算是一种纪念了,颇有价值。

一旁,陆敦信忍不住笑道:

“太史令这般超然物外,倒是让圣人为难了,不知该封赏什么。”

孟凡摇摇头,随口道:“全赖将士之功。”

“等大胜以后,大军班师回朝,自然各有封赏。”

说到这里,尚书右仆射陆敦信满面红光,语气中透着喜悦,半点没有生分,继续感慨道:

“若非太史令不是宗室,封王加食邑也并非不可,而今朝廷里虽有些许目光短浅的人不明白,但政事堂诸位同僚,以及两位圣人是明白陇右大捷的影响。”

“陆相公过誉了,这事主要还是燕国公他们的功劳。”

孟凡依旧谦逊,哪怕相关奏报早就呈上去,正是前线为其请功。

这时候,陆敦信敏锐注意到,自始至终大总管李谨行都没被提及。

当然,他不会多问。

马车一直行驶到麟德殿前才停下来,两人走上长阶,向巍峨宫门走去。

这时候,一个宦官尖声喊道:

“宣太史令进殿!”

李治高高坐在宝座上,后面有一道垂帘,做着许久未见的姑母武则天。

由于是道人的缘故,他没有跪着见礼,大唐也不怎么兴这个,宰相陆敦信一把年纪,早就得了恩旨,不必折腾,所以两人一齐高呼吾皇万寿无疆。

“平身。”

说完,李治忍不住咳嗽起来。

身体亏空严重,挺不了多少年。

关键在于,玄法对于此等人物根本没有什么作用,还得看医术。

随后,两名宦官各自端了一根腰圆凳上来,待孟凡坐定以后,开始了常见的召见方式——君问臣答。

奈何皇帝今日是强撑着上朝,声音断断续续,别说威严了,就是正常的口齿清晰也无法做到。

没办法,孟凡值得找了个机会,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折子,高声道:

“启禀圣人……从今往后,大唐可以高枕无忧了,陇右百姓将安居乐业,沃土千里……”

倒不是老谋深算,什么事儿都提前想到了,主要在于君臣奏对这种事情根本免不了,孟凡也不太喜欢此类流程,索性临走之前,拜托娄师德帮忙润了下笔。

“好、好……”

李治抬起龙袍袖子,似乎是缓过来了,沉声道:“宣诏罢!”

圣旨自然不是皇帝所写,他根本没有这个精力,出自政事堂几位宰辅的手笔,然后着翰林院书写,最后交到御前审阅一番。

内容很简单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