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称就起源于宋代,在此之前通称“肩舆”。
到了明朝,轿子的种类也基本固定下来。
比如有两人抬轿子一般就被称为便轿,四人抬则是小轿,而需要八人抬的轿子才被称呼为大轿,之上还有十六抬的轿子,那地位更是非凡,因为这个人只能是皇帝,即便是亲王都不允许。
至于传说中张居正三十二人抬的轿子是否真实存在,也是值得考究。
有关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轿子的记载最早见于同时代史学家王世贞的《嘉靖以来首辅传》中的记载。
“居正所坐步舆,则真定守钱普所创以供奉者。
前为重轩,后为寝室,以便偃息。
傍翼两庑,庑各一童子立,而左右侍为挥箑炷香,凡用卒三十二舁之。”
在礼治森严的明朝,如果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的轿子,不可能没有言官参奏他的记录,言官在历史上可谓“疯狗”一样的存在。
实际上即便是张居正权势滔天的时期,他完全掌控都察院,可科道言官依旧不时上奏弹劾于他,即便知道这样的奏疏送到万历皇帝面前也是无济于事,皇帝根本就不会因此处置张居正。
但在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大轿这件事儿上,历史上却找不到任何言官参奏他的记录,直到张居正倒台以后,也未有一点言官参他的记录,这是极不合理的。
要知道,张居正倒台后,朝廷上下官员可是拼命罗织罪名攻讦他,若张居正真坐过三十二人抬大轿回乡,那些官员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张居正的罪名必然也会增加这逾制乘轿的一条。
那时候,只要能找到张居正一条罪状,并得到确认,弹劾者大多会得到皇帝垂青,进而获得升迁的机会。
由此可见,张居正坐三十二人抬大轿是子虚乌有的事儿,皇帝也不过十六人抬。
至于王世贞为什么要污名张居正,那自然是他们二人有仇。
王世贞的官就是张居正罢免的,所以他对张居正的叙述值得考究。
细说起来,王世贞和张居正还是同年,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
当然,在礼法森严的古代,民间也是可以使用“八抬大轿”的,不过需要用在迎亲这样重大场合上。
八人抬大花轿,装饰华丽,用来烘托出喜庆的气氛,官府也不会因此认为逾制。
那马车夫口中的大轿,自然就是陈以勤、殷士谵和魏广德所乘坐的轿子。
要是那马车夫一个不慎发生交通事故,说不得他们就有机会提前见上一面了。
不过即便见面,魏广德也不会知道邵大侠这么一个人,因为在他的意识里,高拱已经完蛋了,他和陈以勤、殷士谵,甚至包括李春芳在内,没人希望他还能回来。
至于张居正,魏广德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张居正会支持高拱回朝,要知道张居正老师徐阶正是驱逐高拱的主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三人回了城,而卲方的车队也进了北京城,安顿好住所后,很快就开始了行动。
带上礼物,按照高拱给出的名单,卲方连续不断拜访高拱的门生故旧以及南直隶的官员,开始试探他们的态度。
不过,在他身上另外还揣着一封书信,乃是高拱亲笔所写,而收信人正是御用监掌印太监陈洪。
高拱在书房思考一夜后,最终还是把宝押在陈洪身上。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按照《明史》中的记录,“诸阉滕祥、孟冲、陈洪方有宠,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
可见,此时在内廷之中,最受宠的三人中就有陈洪。
只是初来乍到,卲方并不打算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