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广德从隆庆皇帝那里得了消息,自己要调去礼部。
想想礼部的清闲,魏广德其实还是很满意的。
虽然礼部的油水没有吏部足,权利也小,可是清贵,这对自己以后升迁可是大有好处。
而且自己转调礼部,年后就是隆庆年第一次会试和殿试,这可是抡才大典啊,搞不好隆庆皇帝还真就让他去主考会试,做一帮考生的老师。
不过,就在他一边收集徐阶那些门生的错漏,一边等着去礼部履新的时候,礼部出事了。
这天一大早,魏广德如往常般进了吏部,点卯后就进了自己值房。
还没看几份公文,芦布就急匆匆跑了进来,在魏广德耳边耳语道:“老爷,刚刚有南京加急奏疏进京,说今年南直隶乡试出问题了。”
“南直隶?今年朝廷不是派翰林院的王希烈去主考,能出什么事儿?”
当初抄录《永乐大典》的时候,王希烈就一直做着分校官的差事,魏广德和他接触很多,感觉还不错的一个人。
乡试出事,那十有**就是考场舞弊案了。
还是隆庆皇帝登基以来第一场大考,皇帝很关注,出了这个事儿,各方脸面怕是都很难放下。
这个时候,魏广德心里不由得有些庆幸,还好自己没有现在就去礼部,估摸着那边现在已经鸡飞狗跳了。
正如魏广德所想,吏部尚书、侍郎已经聚在高仪值房商量。
此事不小,得想好怎么处理,才能给皇帝交代,毕竟事件起因可就是宫里那位。
原来,隆庆元年南直隶乡试,隆庆皇帝听信言官建议,做出了一次大胆的改革,即取消乡试的皿字号。
皿字号问题由来已久,起因则是因为大明南北两京的国子监。
国子监生员可以在肄业后直接入仕,但官职前途不高,而能入国子监的生员,要么有家族背景,要么就是乡试副榜,也算有些才华。
自然,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大,即便入国子监也只是为了读书,依旧希望通过乡试、会试乃至殿试成为大明朝堂堂正正的进士。
毕竟以进士入仕,那才是正途。
因顺天乡试的考生中有各省籍的生员及贡监生,故考场中编号加以区别,并以编号规定各自的取中名额,此即为皿字号问题。
也是因为由此政策,自嘉靖十三年实施以后,进入国子监就读的生员明显增加。
当初制定这一政策,当然主要是为了那些贡监生能顺利拿到举人名额,毕竟这些人大多都是皇帝身边亲信之人,他们因为一些功劳被赏赐,可以安排没有科举的家人直接入国子监从而绕过院试这一关。
成为监生后,自然还要想着继续获益,由此就有了皿字号有固定名额的政策。
而在这次南直隶乡试中,隆庆皇帝取消了皿字号特权,把中举的名额按照考生成绩分配,自然影响了国子监监生中举人数。
王希烈主考的此次乡试,监生中举者较往年大减超过七成,这引发南京国子监监生强烈不满。
在榜单揭晓后,考试官王希烈、孙铤等至国学谓文庙时,南京国子监监生下第者数百人喧哗噪于门外,同时对王希烈等考官口无遮拦的辱骂。
这件事,本质上其实是隆庆皇帝打破旧规,没有给予国子监考生录取优待而引发。
不过对这些人来说,他们只能把怨气发泄到考官们身上,以此发泄落榜后的戾气。
此事当日在南京城影响极大,即便有巡城御史等干预,监生们依旧聚团鼓噪多时方歇。
这么大的事儿,南京那边自然是上报到京城,看皇帝的意思。
其实,隆庆皇帝下旨,本意也是为了给朝廷录取优质人才才做出的这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