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到了陈瑜这里就带了韵律,地里的孩子们又开始背三字经了。
戴着大大的斗笠,陈瑜坐在阴凉处看着孩子们蚂蚁搬家似的把粮食都捡起来,体会到了不曾体会过的田园乐趣与农人的辛苦。
家里要说没下田干活的人就只剩下李秀英了,已经怀孕快六个月的她挑着担子往这边送水,陈瑜看到后吓一跳,赶紧过来接应:“你可真胆大!怎么能挑着担子负重!”
“娘,你可别娇惯着我,咱们庄子上都有把孩子生到田里的呢,我这才几个月。”李秀英看着田里忙碌的孩子们,笑着说:“三婶儿还让我告诉四嫂别惦记,念归和念慈睡着了。”
陈瑜让她赶紧坐下来歇一歇,扬声叫来孩子们给大人送水过去,除了水还有黄瓜和西红柿,瞪了李秀英一眼:“瞅瞅你担了多少东西!别人家咋样我不管,咱家媳妇儿不用这么辛苦了。”
苏家有没有钱?毫不夸张的说有!虽然不敢说大富大贵,但想要比得过苏家的门户在青牛县都少见,更不用说还有个四品官了,苏四郎带回来的那些赏赐,乔春花是一样没要都放入公中了,理由是苏四郎曾经败家的厉害,他赚来的都归公中,也算是为这个家出力了。
对此,陈瑜觉得行,让郑月娥不必手软的收进来,毕竟公中的钱财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保障嘛。
但,苏家没有娇气的人,儿子媳妇们不娇气,孩子们也不娇气,勤劳肯干是可以代代相传下去的好传统。
日暮时分,伴着晚霞,陈瑜带着孩子们往回来,小孩子像是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似的,竟还能蹦蹦跳跳的唱儿歌,这一路上惹得庄子上的人纷纷侧目,陈瑜带着孩子走在前面,儿子和媳妇们走在后面,这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的景象可把许多人羡慕的不行了。
到家,媳妇们忙着烧水洗漱和做饭,儿子们去晒谷场把粮食铺开晾晒,陈瑜摇着蒲扇坐在树荫下看着忙忙碌碌的家人们,感慨秋老虎的尾巴可真长,都这个时候还热气未消。
苏巧娘过来给陈瑜送茶:“娘,如春说咱们那些玉米啥时候收,咋收,大家都不知道呢。”
陈瑜放下蒲扇,打量着苏巧娘:“过来,我给你请个脉。”
苏巧娘楞了一下,赶紧坐下来:“娘,我小日子过了好几天了,你看出来了?”
&nd/chuanchengjipotaitaihouochenglequancundedgliangzhu/30791756.h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