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沽名钓誉,靠着信徒们香火钱支撑着开销的。
众人不知道是,武陵山天尊观虽然会不时派徒弟们下山历练,去帮助人消灾解厄,却并不是为了赚钱。
虽然也会收些对方主动给的银钱,也只是作为他们自己的生活开销而已,主要还是赚的功德。
而这些以天尊观名义得到的功德,都会记录在天尊道人的神像上。
而人家天尊观可是富裕的很,当初天尊道人,也就是龙王敖战,离开这方世界之前,可是给天尊观留了不少的财物。
毕竟那些俗世的财物,对龙神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那些金灿灿的黄金,也就是把玩一会儿过过眼瘾而已。真正的宝物,这方世界并没有。
所以敖战离开之前,便把财物分散放在了,天尊观的各个暗室里。
都是在建天尊观的时候就做好的暗室,除了敖战,只有历届的天尊观主才知道。
其他的徒子徒孙们,只知道在天尊观生活的时候,不缺吃穿用度,也不对外开放收取人的香火钱。
就算下山替人消灾解厄,也不会跟人谈价钱,做完好事就走,若是对方硬要答谢,道人们也会收。并没有硬性要求必须得给。
不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人放出的风声,那就是天尊观只给富商和达官贵人,消灾解厄转运。
其实并不是,只是当年因为被封为国师,国教,无形中地位被提高了不少,一些平民百姓根本就不敢请天尊观的道长。
再一个天尊观封着,不让别人进,在平民百姓心中,那就是高高在上的表现,在外面碰到天尊观的道长,也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造次。
这样一来,到是把这个传言给坐实了。
当然,若是被天尊观的道长碰到,那些实在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的普通百姓,求上天尊观来,道长们也是会帮忙的。
但也就极少数,所以并没有传开。
认真的听完老乞丐给他们的消息,方志文又给老乞丐碗里放了一两的碎银子,谢过老乞丐之后,一行人便往前走去。
等他们一走远,周围这些乞丐立马围了过来,说道:“还是杨叔厉害,这些外地来的人,果然喜欢找年纪大的人打听事情。
要不我们以后,也把自己打扮的老气一些,是不是也会有人选咱们问?”
被称为杨叔的老乞丐白了他一眼,“你再打扮的老气,能有我这一脸褶子?这可都是岁月的沉淀。”
旁边的人齐齐翻了个白眼儿,又在拽文了……
说起来,这姓杨的老乞丐还真是个读书人。
只是因为没有什么天赋,读了几十年书,连个童生都没考上。
后来家里父母去世了,兄弟姐妹们不愿再供他读书,他身上又没有一技之长,最后便沦为了乞丐。
其实也不能说没有一技之长,至少他识字,完全可以去做帐房先生或者文书一类的。
只是他在家衣来伸手,饭来长口习惯了,根本适应不了在人家手底下干活,受气。
再加上武陵城里的风气,才会做了乞丐,杨姓老乞丐可以说是这帮乞丐的头目了。
因为老乞丐的年龄,加上他身上多少有一些读书人的气质,让人看着面善很多,从外地来的人想要打听事情的话,都会自然而然走到他面前。
一开始还有乞丐嫉妒他,抢他的银两,后来几个身强力壮的看不过去帮了杨姓老乞丐,他们便走到了一起。
之后,这帮人越来越多,慢慢的那些比较霸道的乞丐,被他们收拾了几次,也老实了。
因为老乞丐识字还能挣钱,便都以老乞丐马首是瞻。
当然,老乞丐也不是说白收小弟的,每次得了银两都会买了吃的,大家一起吃,或者是分给大家一些。
反正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