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三道旨意(3 / 4)

《均衡圣典》曾记载首席得见均衡的故事……」

「当年首席与均衡铁骑相见,也不得语文法则教化,是副审判长为首席开智启蒙,才得交流互通!」

「副审判长能学那部族的语言,首席又能修得语文法则,我等为何就不行呢?」

周若男一番话,令众人醒悟。

而在场之中,可是有一位真正的历史见证者——

跳鱼道:「若男说的不错!若因困顿而不前,我等就亵渎了神恩!」

这话一出,让人心大定。

周若男深吸一口气,走到了大殿的中央,用手指沾了沾雪白的食盐。

她来到那乔兰的身前,先将手指抹在他的唇边。

乔兰起初有些惊慌失措,可当他尝得食盐的滋味,神情顿时变得精彩。

不等他惊呼。

周若男道:「这,是盐!吾主均衡的恩典赐福!盐!」

乔兰:「……¥……」

周若男深吸一口气,指向那沙丘,再道:「盐!盐!」

乔兰大概领悟了,学着发出音节:「盐!」

周若男顿时笑了,「对,盐!盐!」

乔兰再喊:「盐!盐!」

而紧随其后。

周若男又拿起一块黄金,塞入他的手中:「黄金!这是……黄金!」

转头,又对那食盐做了一次示例:「这是……盐!」

「盐,黄金!」

此情此景。

所有人注视着这稚童与王子的对话,无论是跳鱼等人,还是马林迪的王公贵族,都满含期待。

而乔兰的聪慧,远超众人想象,他学新奇的发音,「这……是……盐!」

「这……是……黄金!」

有实物作教学,教授两个名词还是不难的。

原始世界的贸易开展,本就是从手舞足蹈的比划开始促成,并逐渐发展。

当然。

就凭这两个词语,想要在短时间内达成沟通,几无可能。

重点还在于那寻人上。

至于周黎安为什么闪身离去……

还是为了维护神祇之威,以及营造神秘感。

于均衡神国,吾主真神都不是人人可轻易得见。

到这马林迪,难道还一步步安排他们如何寻人,再解释其中缘由?

三道旨意下达,按顺序执行即可。

对于翻译和天花痊愈者的找寻,周黎安并不太担心。

阿拉伯商人足迹遍布世界,曾踏足东方的大有人在……

以北宋为例,仅广州一地,就聚集数万阿拉伯商贾,更别提还有泉州这一世界级大港为贸易始发地。….

再到元时。

民间海航商贸昌盛,不止阿拉伯人去往东方,也有东方人曾抵达阿拉伯与非洲。

元代有一人名为汪大渊。

距今80年前,就已有周游世界的记录,并造访摩加迪沙、马林迪与基尔瓦。

官方的西洋之行,始于郑和。

而郑和最初所定立的航向与目标,就参考了汪大渊所着的《岛夷志略》。

大目标有了,才可在航行途中搜寻向导,得听关于遥远大陆的信息与精准方向。

在郑和前,《岛夷志略》为民间着书,并不被人重视,甚至被人诟病于虚假编纂,全凭臆想。

可待得郑和船队真正抵达后,为通事(翻译)、教喻的马欢,才发出感慨:「然后知《岛夷志》所着者不诬。」

马欢所言「所着者」而不提汪大渊之名,可见官方对民间探索人士的不重视。

而事实又最终证明,岛夷志略的内容与郑和船队的所见所闻,高度吻合。

当然。

假如真的找不到翻译,也属于正常!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