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就像是这段时间《大唐报》上面都是不停地刊登辽东道的相关情况,不断的描绘着辽东道的未来。
从这里面,你就应该能够看出来,在陛下心中,发展辽东道是这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至于辽东道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好,这个需要大家自己去判断。
报纸上居然说了辽东那里很适合种植单季的水稻,适合种植大豆和土豆。
还说那里的土地非常的肥沃,有很多黑土地。
并且辽东不缺水,各种树木、动物也很多。
这些消息,想来不会是空穴来风。”
萧瑀虽然年纪大了,不过身体却是一直都不错。
他没有跟着李渊去大唐各地到处转悠,而是留在长安城,很是低调的过日子。
对于朝中的很多变化,他都会好好的给自己儿子分析,希望他能够尽快的成长起来。
“那阿耶你的意思是我们萧家也要考虑安排人员去辽东发展?”
虽然萧瑀年纪大了,但是萧家还是他说了算。
这些大事,萧锐肯定是要听他阿耶的。
“我听说工部那边已经在开始加速修建朔州到幽州的水泥道路了。
幽州到辽东城的水泥道路,明年也会开工修建。
甚至辽东城到国内城等几座城池的水泥道路,也都在考虑之中。
朝廷投入了那么大的成本,肯定是希望辽东能够大发展的。
只要陛下有足够的决心,辽东道也没有理由发展不起来。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是不积极的去辽东发展,既会让陛下不高兴,又会错失一些发展机会。”
萧瑀这么一解释,萧锐倒是比较理解了。
修建水泥道路的成本虽然跟最开始的时候低了一些。
但也是跟最开始比。
就绝对金额来说,还是非常吓人的。
朝廷投入了那么大的财力到辽东,背后自然就蕴含着大量的机会。
再加上出征高句丽的将士都在辽东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封赏,有不少人被原地安置了。
这里面也是有很多机会的。
“那这段时间我好好的准备一下,开春之后我亲自带着人手亲自去一趟辽东城。
看看我们萧家未来在辽东道应该如何发展,应该把重心放在哪一个领域。”
自己的阿耶既然已经有决定了,萧锐自然是要好好的执行了。
“朝廷如今在大力的发展造船业,特别是海船,现在越造越大。
虽然有传言江南造船厂在考虑未来使用精钢来制作船只,但是短时间内肯定是不现实的。
辽东道应该是有非常多的巨木,这些巨木要是运输到登州、上海,应该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
到时候你可以留意一下这方面的安排,在辽河或者是鸭绿江的沿岸设置一些伐木点。
然后在出海口修建一座码头,这样子就可以让巨木顺着河流漂到出海口。
然后使用船只拉着去到登州等地。”
萧家自己就有造船作坊,对于造船业的前途,他是非常有信心的。
越是上好的船只,对于造船材料的要求就越高。
虽然大唐自己境内也是有不少的木头,但是那种动不动就一两百年历史的巨木,还是比较少见的。
至少在长安城、上海县等地,是很难找到这样的树木了。
可辽东不一样,那里的巨木要多少有多少。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开发的资源。
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绿化保护之类的说法。
“阿耶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留意这方面的动静。”
有了明确的方向,萧锐心中就更加放松了。
而长安城中,像是萧家一样在商讨如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