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倭国的重视,其他人自然也是可以看出来的。
只不过倭国远离大唐,听说对我大唐也还算是比较恭敬。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苛待倭国使臣,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啊?”
郑观音这么说,还真不是因为她收了倭国人的礼物。
而是倭国人在这个时代的大唐,存在感真的很低,大家都没有把它当回事。
但是李承宗是个例外啊。
“阿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越是现在对我们大唐毕恭毕敬的番邦属国,一旦他们的翅膀硬了,到时候给我们大唐带来的反噬作用就会越大。
我们中原王朝相比番邦蛮夷有优势,最关键的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有技术优势。
不管是在农业发展上,还是修路造桥,亦或是各种房屋和器械的生产,相比番邦蛮夷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才最终形成了对番邦蛮夷的优势。
可是现在这些倭国人,正准备每年安排一大批的人来我大唐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
这里虽然也有宣扬我大唐的好处,但是假以时日,这些人就会在大唐虚弱的时候,趴在大唐身上吸血。”
李承宗怎么可能放松对倭国人的警惕呢。
哪怕现在的倭国真的不怎么样,李承宗也会把他们当回事的。
“既然你觉得番邦蛮夷学习那些科学技术对我们大唐来说是有坏处的,但是现在留在长安城的番邦蛮夷越来愈多,这些技术,想要完全隐瞒下去,是不大可能的。
外面的一些匠人或者是掌柜,想问题可没有办法看的那么高。
只要有足够的利益,肯定是有人会去出卖自己掌握的知识的。”
郑观音很是不客气的将不少人看清楚,也有不少人心存幻想的一个观点给抛了出来。
“一般的技术,迟早是会外泄的,这一点,阿娘您说的没有错。
不过,很多东西,不是单靠一两个人偷师就能学会的,而是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基础工业。
就比如我们现在部队里面使用的火炮,看起来结构很是简单,大家都可以生产。
但是实际上这里面却是涉及到钢铁技术和铸造技术等各方面的内容。
我们现在哪怕就是把图纸给到东突厥,给到倭国人,他们也是制作不出来的。”
李承宗这么一说,郑观音倒是稍微放心了一些。
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她发现李承宗那么重视这些事情,那就意味着这些事情真的很重要。
但是她又发现了这里面似乎有很多的漏洞。
这么一来,她就有点着急了。
“大郎你心中有数就行了。”
……
“使臣,怎么办?我们只是买了一些书而已,为何就引起了大唐那么强烈的反弹呢?”
倭国使臣府邸,近卫三郎有点着急的在房间里头走来走去。
现在这个局面,着实是他没有想到过的。
“那王大明最后不是又传达了一句话,让我们老实一点。
大唐没有允许我们做的事情不要做。
这段时间,我们先不要有那么多的动作,要不然还真是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情。”
苏我人见也被大唐这段时间的动作给吓到了。
他感觉那些禁令的颁布,仿佛是专门针对他们的。
再联想到礼部一直不同意他们进入到渭水书院等地方学习,他就觉得有些事情背后的故事似乎更加复杂了。
“之前不是说大唐对于奇淫技巧都不重视吗?读书人都是学习《论语》、《尚书》之类的经典书籍。
但是为何这一次这么重视那些杂书了呢?”
近卫三郎虽然也算是倭国人里头的大唐通。
但是显然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