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那矮矮的个子,以及小心翼翼的模样,李承宗第一反应就是这些人应该不是唐人。
果然,在旁边听了一会他们说的话之后,李承宗明白了这些人是倭国人。
“陛下,微臣要是没有猜错的话,这两个应该是倭国遣唐使里头的使臣和副使臣,分别叫做苏我人见和近卫三郎。
他们两个是倭国国内的贵族苏我家族和近卫家族的子弟。
之前他们一直都想要拜见陛下,按照您的吩咐,现在把他们的人都安排到了佛学院里头学习去了。”
马周很会看脸色。
只是一瞬间,他就知道李承宗对那几个人似乎颇感兴趣。
所以他立马就在旁边把自己把握的消息给说了出来。
“这些倭国人在书店一口气买了那么多的书籍,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倭国人会这么干,估计其他番邦属国的人也会这么干。
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直接在书籍里头印刷出版了。
如果流落到了倭国等地,这对于我们的技术保密是不利的。”
很显然,李承宗考虑问题的角度跟其他人有所不同。
像是马周他们,肯定不会往这个方面去思考。
“陛下,这些书籍都是对外公开出售的,不仅长安书店里头有售卖,曲阜书屋等跟其他书店也是可以买到的。
甚至在其他的州县的书店里头,也是可以买到的。
我们想要限制倭国人购买,恐怕很难呢。”
马周生怕李承宗脑袋一拍,做出一个大家没有办法完成的任务。
那就尴尬了。
“想要完全杜绝自然是有点困难的,但是印刷术和造纸术,一定要限制。
如果倭国内部有人在修建造纸作坊,那我们就让商家运输更好的纸张到倭国以比他们更加便宜的价格售卖。
务必不能让他们的造纸作坊发展起来。
印刷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佛经之类的一些书籍,可以大量的印刷,在倭国低价售卖。
但是对于农业、医学等各种科学相关的书籍,要限制往大唐以外的地方流通。
所有流向大唐以外的书籍,都需要报备。”
李承宗知道没有办法完全限制技术的外流。
但是在技术外流的过程之中,他肯定是要做一些限制的。
不让倭国人以及其他番邦属国的人进入到渭水书院学习,自然是最有效的一个方式。
但是防止书籍外流,从而造成技术外泄,显然也是需要做的工作。
“陛下,这事操作起来有点困难啊。就像是这些倭国人现在在长安书店购买书籍,我们怎么报备?
向谁报备?
如果管理的比较严格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找其他人来购买,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管柱。”
马周倒不是在推卸责任,而是实事求是的在那里说明自己面临的困难。
“在各个书店里头直接限制,虽然难度有点大,但也是要做的。
从今以后,所有的书铺都不允许胡人进入,这个规定要尽快的公布下去。
至于执行起来是否有困难,这个不重要,我们就是要给胡人学习大唐的先进知识多增加一些门槛。
除此之外,国税总局在审核各个商家出口到海外的货物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于书籍的审核管理。
凡是没有在国税总局报备的书籍,一律不准往大唐之外的地方运输。
当然,佛经除外。专门售卖佛经的书店,也可以允许胡人进入。”
李承宗一句话,就给倭国人偷师增加了不少的门槛。
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这方面的技术外泄,但是多少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当然了,得益于大唐现在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