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传统老手艺(3 / 5)

出来的成品衣服也比较少,更多的还是蓝色、黑色等各种颜色的布料,店内正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师傅专心致志的在裁衣台前操作着,根本没注意到祖孙三人的到来。

只见老裁缝从一个小盒子里取出一片蓝色的裁衣划粉,右手捏紧,然后沿着左手的直尺慢慢地画线。衣服模样出现后,再左手轻轻按在布料上,右手抓着剪刀轻轻沿着线剪开……

在这条喧闹年久的街巷中,老人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韵味,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旧时光中。

祖孙三人都没有出声打扰老人,而是静静地参观着店内展示的成品服饰,有上衣、裤子,用来挡风遮日的冬头帕、用以蔽胸腹的围裙。

甚至还有几顶虎头虎脑的童帽,张浩昨天翻箱倒柜的时候还看见自己小时候戴过,镶着各种银饰的童帽呢,听说就是出自眼前这位老人之手的。

上衣和裤子大多都是宽大的袖子,宽大的裤裆,一水的蓝色,给人的感觉踏实、沉静,且蓝衫的布料大多选择的是棉麻,摸起来没有绸那么柔软,但结实耐用。

改革开放以前,长乐县的男女老少都穿这种叫“蓝衫”的服饰,也叫“长衫”或“士林衫”。之所以称蓝衫,是因为布料的颜色大都为蓝色和黑色,布料则主要有苎布、葛布、棉布和丝绸这几种。

这也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这边适合苎麻、葛、蓝靛等经济作物的生长,而棉花、蚕桑的产量则较低,因而山民们就地取材,然后经过特殊的蓝染工艺,最终制作出了这种蓝衫。

“新作蓝衫绲双襟,步步连来爱钩针;

步步钩针妹刺个,着在胸前挂在心。”

一首老山歌,便唱出了此蓝衫的模样,朴素,简单。

“夫泱泱华夏,行走千年总称客;煌煌寰宇,旅居异邦是为家。”作为从中原迁移而来的一支民系,当地山民在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带有明显中原文化的影子,这种蓝衫也不例外。

承袭了中原古风汉服的特点,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相互交融,经过充分的传承、发展,创造出了简洁大方、舒适耐磨的蓝衫服饰。

店内展示的这些蓝衫,开襟形式与汉服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有“大襟”“琵琶襟”“对襟”三种。

所谓“大襟”是衣襟弯曲向右开口一直延伸至右腋下,然后顺着肋边与小襟重叠扣合,是早年汉族妇女服装的主要开襟形式。

“对襟”就像古建筑的大门,两扇对开的形式,通常为一般男性的外衣或大褂的开襟样式。以前老爷子在世的时候经常要么就是一袭或蓝或黑的长袍打扮,要么就是穿这种对襟短衫,麻衣麻裤,黑布鞋,背着背篓就进山采药去了。

最后的“琵琶襟”则大多用于背心类的服装或者冬装,男、女、老、幼均有穿着。

对襟衫、袍褂、大襟衫、大裆裤等蓝衫都是当地山民的常服,居家休闲时穿它,赴亲戚朋友家做客也穿它,外出到公共场合也这样穿着。

一到圩日更是能看到的所有山民都穿戴形制样式差不多的服饰,从四面八方,翻山越岭来赴圩的盛况。

可惜,正如其他老手艺活一样,如今会制作这种传统蓝衫服饰的手艺人也越来越少了,穿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大多都是用做传统演艺节目表演来展示。

在当地只有一些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才会穿一下,阿奶就有两身这样的衣服,平时在家也经常穿,已经很久没置办过新的了。

阿奶喜欢穿这种衣服,张秀兰自然要趁现在给老人定制一身新衣服了。

或许是弯腰太久累了,老裁缝终于停下手中的活计,直起身想休息一下时,这才发现在店内的祖孙三人。

看见阿奶后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高兴地迎了出来。

“哟,桃花老妹,难得你来一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