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宝殿中,小蝶与张京紧锣密鼓的商议了好一阵。
一方决定支持白衣派的行动,一方决定顺水推舟,意见虽然统一,具体行动起来却有许多细节需要推敲。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行动深入到什么程度。
他俩把赵宁拉了过来一起探讨。
赵宁的意见当然很明确:我与罪恶不共戴天。
无论神教的罪孽还是宣武军的罪责,一律严查到底绝不姑息,只有彻底杜绝姑息养奸的行为,才能收获真正的公平正义,汴梁方有完美的上下团结,这城防才会变得坚不可摧。
小蝶和张京一头赞赏赵宁的发言,认为这是最好的旗帜与宣传口号,然后就把赵宁踢到了一边:你的话说得很好,以后别说了。
在他俩看来,赵宁这就是乡野修行者涉世未深的典型表现,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看问题太过想当然,提出的方案根本不具备任何实际可操作性。
秉承着水至清则无鱼的理念,小蝶与张京就行动方案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主要是双方能够贡献的人头,也就是交给百姓表明自身维护汴梁公义决心的投名状:
神教上师可处置二十人,且局限在四品大上师以下,弟子可处置百人;
宣武军校尉可处置十人,且局限在元神境初期及以下,普通战士可处置百人;
汴梁官府官员可处置十人,且局限在五品官员及以下,小吏可处置数十人;
至于城中那些名声臭了大街的其他权贵、土豪富人,则可以大量丢给百姓用意平息民愤、收获民心,抄了这些人的家必然有许多财富,正好用作军资,白衣派只要别太过火就行。
就神教出多少人头,帅府出多少人头的问题,小蝶与张京掰扯了半响,双方都觉得自己出的人头太多,而对方出的人头太少。
如果放在平时,这种事不拉扯个十天半月根本不可能有眉目,眼下事态紧急,容不得他们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好不容易拿定主意,小蝶与张京象征性征求了一下赵宁这个白衣派首领的意见。
赵宁果断摇头,表示人头实在太少,就这点人根本不足以彻底肃清汴梁城中的不公,无法完全磨平百姓遭受的苦难,城中乱象闹到现在,只怕白衣派已经揪出的官、将都接近了这个数目。
小蝶跟张京表示:你看看哪里凉快,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去。
身为白衣派首领,赵宁必须入戏深一些,于是据理力争。
小蝶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道:“我们不是为了惩治罪孽而惩治罪孽,也不是为了处置官将而处置官将,你要始终记得我们的目的:收拢民心,维护团结。
“倘若有罪的教众、官将太多,那不是什么好事,很可能适得其反,百姓看到太多教众、官将都罪行累累,只会对神教与官府失望,再也不敢提起信心。”
赵宁脸上写满“一派胡言”,一副对方不可理喻,他完全不能理解的样子。
事实上,他理解对方。
对方的顾虑很有道理。
百姓不信任官府,官府难道就敢信任百姓?
当然不敢。
他们都对彼此的操守、
品性、见识持怀疑态度。
官府为何不敢完全信任百姓,处处遮掩自己,时常提防对方?
原因有很多。
根本原因却只有一个。
——官府本身就不是跟平民百姓站在一起,维护平民百姓利益的。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怎么敢对平民百姓坦诚相待?
俗话说“事无不可对人言”。这有个前提:凡事无不光明磊落。很显然,中原官府的所作所为,怎么都不能全部称之为光明磊落。
张京看了魏安之一眼,附和起小蝶:“每逢市井有大事大变之际,多的是人趁机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