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千年后的酒(2 / 4)

时候,陈渊从背包里取出特殊的化学药水登场了,快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不过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陈渊还在墓室内发现了1堆生锈的炮弹,虽然外表看起来锈迹斑斑,但是不难判断出这些是炮弹。

陈渊瞬间就感到泄气,因为棺椁都还没有打开就发现了盗墓贼留下的炮弹,但幸运的是,这座古墓最终并没有被炸毁。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在墓穴中设置一些主动防卫的设施,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儆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

在华夏所有的考古报告中从没发现有关古墓机关的明确记载,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们真的从未碰到这些机关呢?

其实不然。

陈渊说道,“据一位lyg的考古工作者说,他在挖掘的过程中就曾碰到过机弩,并且对当时的情形做了描述。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并没有写入当时的考古报告中。”

实际上不单单是嫪毒的墓穴,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

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据说有空前复杂的形式:“令匠作机弩失,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王子今认为,以机发之失射杀盗掘者的方式,应当说是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水准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制作技术。

也就是用来自动发射弓弩的机弩

秦始皇陵内安装的弓弩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形,现在尚无确切的定论。

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弓弩来看,其弓干和弩臂都较长,材质可能是南山之“柘“山桑,当是性能良好的劲弩。据学者们估计,这种弓弩的射程当大于800米,张力当超过700斤。

另外还有人会在在墓顶放置容易溃坍的巨石。

像汉梁王柿园陵墓甬道旁的塞石,这些隐藏的巨石能将试图进入的盗墓者砸成肉酱。

春秋晚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墓圹的四角,每隔深1米左右,各放置着一块重约50公斤的大石头,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贴近椁室上部的填土。这些石块,显然是填墓时有意放置的。椁室周围都是堆积结构严密紧凑的砾石。墓圹内也有厚约1.2米的砾石层。这些砾石应是木椁周围使用剩下的积石,是有意识填在墓口上的。考古工作者判断,其作用,在于积石非常容易溃坍,使盗墓者难以进入。曾有许多盗墓者丧生于积石之中。

甚至还有在墓中储水的。

古代有在墓中储水,一旦有盗墓者进入,便将溺水而死。这种防盗的方式虽然最终会使墓遭到破坏,但盗墓者也不能逃生。

不过,由于墓中注水实行困难,因此,这是一种并不多见的防止盗墓的形式。而较为多见的反盗墓形式则是在墓中大量储沙,以流沙预防盗墓者凿洞侵犯墓葬。

至于流沙防盗也不少。

在古墓中确有流沙存在蔡县的郭庄楚墓就采用了这种奇特的防盗术。它采用积沙积石的方法,当盗墓者挖洞挖到积沙层,沙子会流到洞里,沙子流动会带动石头塌方,沙层中精心埋藏积石、最小的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

这些隐藏在流沙中的石块形状不一,边角十分锋利,而且石块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设计的,大致可分为乱石层、蒙顶石层、贴顶石层、拦腰石层和卧底石层,可以防止盗贼从不同的部位进入。墓室顶层倒塌以后,大量沙石堆积在棺内,有效地防止了被盗。

而且墓中置“水银池“也并不罕见。

用水银挥发的气体毒杀盗墓者,是一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反盗墓的典型史例。

古代的司马迁关于秦始皇陵地宫储有大量水银的记载,除了史籍记载之外,在秦汉时期就有人通过盗墓实践而确实发现。如今,这个事实已经被考古学者和地质学者用新的地球化学探矿方法所证实。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