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渊从长城离开后他就一直想一件事,如果说在这里能够发现恐龙化石,那会不会有其他的墓穴文物出现?
但是这种几率实在太低太低了,他在心中想着如果真的发现了恐龙化石的话,自己该怎么办?
想了又想陈渊还是没有什么好的主意,因此只能把目光放在了其他的地方,比如这个长江的水底。
虽然长江流域很广阔,但是这个长江的水深却并不深,如果能够挖掘到恐龙化石,那绝对是一次巨大的收获。
这么一想,陈渊立刻打起了精神向长江的下游游去,因为他已经打听清楚了长江的流向。
而且根据他的判断这条长江水面上只是偶尔浮现一些石头而已,这也证明这个长江下面的河道并没有那么深,也就不需要担心会遇到什么危险。
不过在陈渊粗略的搜索之际。化石什么的他倒是没有探索到,倒是发现了一条正搁浅着的长江鲟鱼。
长江鲟又名达氏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为澹水定居性鱼类,是我国长江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有1.5亿年的历史,体重最重可达40公斤,体长最长可达1.5米。
由于长江鲟目前已非常稀少,被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十大濒临灭绝物种水生动物”之一。
对于这次的发现,陈渊说不惊喜那是假的,他告诉水友们,“很早之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就发布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报告。
名录显示,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
其中,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裸腹鲟多瑙河种群灭绝。红色名录同时提升了其他7种鲟鱼的保护等级。”
iu最新评估结果显示,约三分之二的鲟鱼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在全球范围内,鲟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野生鱼子酱和鱼肉的非法贸易带来了非法捕捞,水坝阻断了它们的迁移路线,不可持续的沙石开采破坏了它们的产卵场,以及栖息地丧失。
“结果是令人震惊和悲伤的,但却在意料之中。”陈渊虽然惋惜,但这一评估表明鲟鱼仍然无法摘掉“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这一头衔。
iu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根据物种数目的下降速度、物种总数、地理分布等规则分类,最高级别是“灭绝”,然后依次是“野外灭绝”,“极危”,“濒危”和“易危”等。
此次被提级的三种亚洲鲟鱼,包括白鲟、长江鲟和西伯利亚鲟自然种群。
前两种都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性水生物种:白鲟2003年最后一次出现在长江宜宾南溪江段,而长江鲟则是因为未能发现除增殖放流种群外的幼鱼而被评估为野外灭绝。
这一结果表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巨大挑战。
要知道长江流域分布着多达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拥有白鱀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生物12 种。
白鱀豚和白鲟,长江两大旗舰物种先后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和“灭绝”,间隔短短15年。
“诚然鲟鱼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但是白鲟灭绝仍然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陈渊说道,毕竟白鲟和白鱀豚生态习性不同,一个在长江上游繁殖,一个栖息地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但是它们灭绝的命运与时期却差不多,这并不是偶然事件,更是深刻教训。
“白鲟灭绝和长江鲟野外灭绝,给我们敲响警钟,长江其他珍稀物种万不能重蹈覆辙。”陈渊看向直播间,此次iu名录中仍属“极度濒危”的长江中华鲟,也已连续5年未监测到自然繁殖,命运堪忧。
但比白鲟幸运的是,长江鲟和中华鲟已实现人工保种,但要实现自然种群的恢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