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总,这笔钱是每年这么多,还是总共?”
“当然是每年,总共三十个亿够干嘛?”
面对记者的提问,陆逸明满脸微笑,举止从容:“我个人非常看好光学行业的未来,不但光刻机要用,以后的照相机摄影机手机里面的镜头,都必须面实行国产化。你们低头看看你们的摄影机和照相机,哪一台用的是国产的光源?没有。堂堂东方大国,人口占据世界四分之一,居然连一个照相机品牌都没有,这像话吗?”
众人都低头看向手里面的设备,一股羞耻感顿时油然而生。
“对,这方面居然完没有国产货,实在是不应该。我们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
有人问:“可是光刻机很难做吧?世界接近两百个国家,拥有光刻机的国家也就两三家而已。照相机其实也一样,就佳能索尼什么的。你投资这么多钱,万一做不出来怎么办?”
陆逸明笑道:“做不出来光刻机,也不一定就会亏本吧。我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国的学校里,有多少学生和老师戴眼镜?以后只会越来越多。”
“眼镜的利润你们知道有多少吗?我做过调查,毛利润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我看现场就有很多朋友戴眼镜啊,你们的眼镜多少钱买的?”
“你们自己看看,镜框几克金属,有的甚至塑料,然后镜架几颗小螺丝,一个转轴,有什么高科技含量吗?没有,只要有耐心,任何一个人用砂纸磨都能磨出来,用机床加工可想而知难度有多低了。”
“镜片就更简单了,不就是一块玻璃吗?磨出想要的形状就可以了,这玩意儿也可以用仪器来搞定。”
“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搞定磨镜子的仪器,这个总简单吧?”
“不仅仅是这些,卫星需要用到的特殊镜片,还有科研领域的各种仪器设备,都需要优秀的光学产品。而这些产品,现在都掌握在外资手里,等于是夏国的命脉,被人捏在手中。”
眼镜毛利润超过百分之九十?
这个数据,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了。
发布会刚开完,第二天陆逸明就接到了王洪生的电话。
“喂,王校长啊。”
突然接到王洪生的电话,陆逸明还是感觉到很意外的,不知道王洪生来找他干什么。
王洪生说:“我看到你昨天说,要联系国光学领域排名前二十的大学给专业人才发奖学金?”
陆逸明说:“是啊。”
王洪生说:“咱们复大就有光学专业啊,而且还是国知名的,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你那三个亿,与其遍地播种,不如部留在复大,集中供养。”
陆逸明一眼就看穿了王洪生那点小心思,不过也不怪他,毕竟是一校之长,心里想的肯定是复大的利益。
但布局光学领域,只投资复大没什么意义,关键还是整个行业,从上到下,都得做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否则投多少个亿都是没用的。
而王洪生则想起复日大学因为没有积极争取墨心科技,导致石墨烯的发现跟复日大学半毛钱关系没有,他就很不爽,所以在第一时间就打电话过来跟陆逸明进行交流。
陆逸明解释说:“光刻机想要做出来,光学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个门槛,而这门学科,单打独斗是没用的,必须形成体系,才能与欧美列强竞争。”
所谓体系,其实就是一种大规模优胜劣汰的选吧制度。
就好像足球一样,有青训,有各职业联赛,这样通过层层选拔,优中择优,最终抵达顶点的,必然是一流的人才。
二十所大学的光学专业,就相当于是足球里的青训大营,陆逸明用奖学金来吸引顶尖人才加盟,之后再与国内的光学实验室合作开发项目,把光学专业的学生送进去强化培训,这样一步步下来,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