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优盘(2 / 4)

着急了,他的目光停留在《幽谷清泉图》上,接着说道:“这件山水小景,据说是文徵明在阴雨初晴之时所作,以纪事且记情。此作笔法宽厚,墨色浑润,浓澹变化,层次丰富。虽为小景,但亦显得境界开阔,气势厚重。我非常喜欢。”

陆逸明意有所指,说道:“郑总,你看这画里,数棵杂树相簇,绿叶枯枝,相互扶助,却也能呈现出一片暗然生机。你说我们如果合作,会不会也产生这样的效果?”

眼见着陆逸明终于说到了正题,郑友元这才开口问道:“不知道陆总说的,是什么合作?”

陆逸明说道:“据我所知,郑先生一手创办的大元电子厂,现在的主营业务,是给外企代工。”

郑友元见陆逸明突然提起电子厂,虽然心中有些诧异,不过也还是说:“不错。”

陆逸明叹了口气,说道:“虽然代工能赚钱,但说到底还是要仰仗外国人的鼻息而生存,吃点他们看不上的残羹冷炙,这和跪着要饭也没有什么区别。”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可陆逸明的话实在太难听了。

就算是郑友元脾气再好,眉宇间也忍不住露出了几分怒意。

“陆总,你这话说得,未免有些严重了。”

陆逸明见郑友元面有怒色,却是不疾不徐,说道:“郑总误会了,赚钱嘛,不寒碜。不过我觉得,你这大元电子厂在国内同行业里,规模也不算小,大可不必仰人鼻息。如果能够站着把钱给挣了,想必更好。”

求人办事,免不了要大出血一回。

可陆逸明却并不打算吃亏,无论是岭东商帮还是广府商帮,他谁的码头都不打算去拜,因为他想成为新的码头。

而郑友元,就是一个值得他来拉拢的对象。

在陆逸明看来,只要抛出的诱饵足够大,就不愁郑友元不主动上套,等把整个郑家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再利用郑友元的人脉来对付梁淑珍和左春荣,那自然是轻而易举的。

所谓圈子,无非是利益的集合。

只要抛出去的利益足够大,陆逸明自己就能成为新的圈子,又何必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费尽心思去融入别人的圈子呢?

之前扶植表哥李易文和好友李全旺,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成长起来,成为自己的助力。

可惜他们现在还派不上什么用场,所以陆逸明打算多找几个工具人来培养一下了,郑友元就是他盯上的目标之一。

郑友元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些许对陆逸明无知的嘲讽:“你倒是说得轻巧,现在电子产品几乎都是国外的品牌,专利和技术都在人家手上,你还能站着把钱给挣了?”

在八十年代初期,东南沿海一带,就有许多境外资本过来投资办厂,而一些外资为了省事,则是会在本地寻找一些可靠的合作者,采用“三来一补”模式进行运作。

所谓的三来一补,其实就是“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的简称。

说白了就是什么都是别人的,夏国人也就只能出卖劳动力,干最苦的活,拿最少的钱,还得看别人脸色行事。

哪怕到了一九九六年,加工贸易依旧占据着夏国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珠三角一带遍地都是血汗工厂。

就比如郑友元创办的大元电子厂,虽然部分电子元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可主要的客户仍然是外国人。

没了欧美的订单,他的电子厂立马就得破产。

所以,陆逸明说站着把钱挣了,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并不是郑友元不想,根本就是现实不允许啊。

尊严和钱,这两样东西谁不想要?

可问题是鱼和熊掌,总是不可兼得。

至少在郑友元看来,他没办法全都要。

不过这点小事,对陆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