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年轻军校愣住,赶紧抱拳行礼,口称朱军使。
其中有一人,夹在众人之后,似乎不情不愿,很是敷衍地比划了个动作。
等到一帮小子嬉闹着跑开,朱秀狐疑道:“最后那人是谁,怎么瞧着有些眼熟?”
潘美道:“你忘了,那就是赵大耳的弟弟赵匡义!刚刚补了右班殿直的缺额。”
“哦?原来是他。”朱秀讶然,没想到连赵匡义也出仕了。
算算年纪,赵匡义马上年满十六,的确可以按照门荫入仕的规矩,先补一个低阶军职。
右班殿直只是阶官,不领实职,阶位在一众武官阶位里排倒数第三。
多少在军中厮杀一辈子的老卒,到死也不可能转迁到这个位置。
而赵匡义什么也不用做,等到十六岁,朝廷自然就会通知他去补授军职。
只因为他有个好父亲和能力出众的好兄长。
“走啦!”朱秀跨上马,朝众人挥手道别。
先回府里接上周宪,带上史向文,而后先到沂州,看看几处官坊船厂为镇淮军制造的战船,之后再去一趟亳州,和李重进见上一面,等赶到宿州,张永德给的冬衣也应该运到陈州,再派人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