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潞州停留(3 / 4)

功受赏的机会。

有进取心是好事,朱秀当然持鼓励态度,只是李筠和潞州太过重要,必须要有信得过之人留在这里,周光逊无疑是最佳人选。

另外,不久之后,柴荣的目光将转向南方,淮南淮北即将酝酿一场新的战事,那里才是施展拳脚的好地方,他当然不能错过良机。

这些话自然不能说给周光逊听,朱秀安抚道:“你且安心留在潞州,借着你岳父母的关系,多跟当地士族交好,在军中竖立威望,静下心习练武艺,多读兵书,沉淀几年,将来一定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周光逊脸色赧然,知道朱秀看破他心中有些急功近利的心思,惭愧抱拳道:“是卑职浮躁了,往后一定谨记公爷教诲!”

又叙谈片刻,朱秀起身送周光逊离开跨院。

目送朱武送他出府,朱秀往中厅走去。

路上,迎面撞见赵匡胤和韩重赟、马仁瑀、张琼、杨信一行。

“赵大哥。”朱秀拱手。

赵匡胤抱拳还礼,身后马仁瑀、张琼、杨信三人一同行礼,韩重赟冷冷扫他一眼,转过头去,眼底暗藏怨毒。

赵匡胤拉着他走到一旁,低声道:“你派去堵截的两路人马,可有消息了?”

朱秀摇头:“没有。”

赵匡胤苦笑道:“此事你究竟有几成把握?刚刚得知,泽州刺史李彦崇已经率军返回。”

朱秀笑道:“事在人为,有几成把握小弟也不敢贸然猜测。”

赵匡胤无奈道:“陛下已经命李彦崇赶回晋城,负责联络开封、河中等地,加急转运粮草,看来陛下是铁了心要往太原进军!”

朱秀皱了下眉头,旋即叹气道:“陛下痛恨刘崇在国葬期间南侵,又在巴公原大破敌军,心气正盛,恐怕是听不进劝说。”

赵匡胤看着他:“你再想想办法,劝说陛下就此回军,否则战事一旦拖延久了,我军粮草不济,反倒给了敌人反攻机会。”

朱秀道:“我尽力吧。”

朱秀拱手告辞,从马仁瑀三人身前走过时,笑着颔首致意。

韩重赟一副无视样,朱秀自然也不会理他。

还没等朱秀走远,韩重赟突然拍着马仁瑀的肩膀,大声嗤笑道:“有些人真以为自己是张良在世、诸葛投胎,连敌人退兵走哪条道都能算出,自作主张兴师动众,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朱秀脚步略一顿,没有回头,继续迈步不慌不忙离开。

韩重赟见朱秀没有反应,扯着嗓门叫嚣道:“若是能堵截刘崇,老子情愿把脑袋砍下来,给咱们的当世奇才当夜壶用!”

朱秀背影绕过回廊,消失不见。

韩重赟有种一拳打空的无力感,愤满地骂咧几句。

赵匡胤低喝道:“行了,你少说两句。”

马仁瑀很实诚地道:“韩大哥说的是朱县公派两路兵马赶赴江猪岭和凋黄岭的事?

小弟研究过舆图,朱县公如此安排并无不妥,如果让我领军,也会作出同样安排!”

韩重赟不屑道:“陛下都拿捏不准的事,姓朱的小子就敢劳师动众,还不是仗着陛下恩宠!”

马仁瑀诚恳道:“可是单从军事战略来看,朱县公这一步的确安排得巧妙!就算扑空也无甚影响。”

韩重赟打了马仁瑀后脑勺一下:“你小子懂个屁的军事战略!”

马仁瑀有些恼火,涨红脸道:“连陛下都夸奖我,你凭何瞧不起我?”

韩重赟酸熘熘地讥笑道:“还不是因为你小子撞了大运,在巴公原莫名其妙吼了那么一嗓子,让陛下给听见!

你小子倒也有些心思,当时肯定是故意喊叫的,就是想引起陛下注意!”

马仁瑀恼道:“才没有!当时情况危急,逃兵众多,我气愤不过才喊的!”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