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为赵大指点迷津(2 / 3)

的是为了掌握兵权,直接得到带兵打仗的机会,说实话性价比不高。

赵匡胤领悟到了这一点,惊醒道:“若非贤弟提醒,某当真没有想到这一层!多谢贤弟!”

“赵大哥客气了!”朱秀谦逊地拱手。

史匡威盯紧朱秀,眼中愈发火热,越看越是欣赏,越是喜爱,越是舍不得放跑....

老史心里感慨,朱小子这脑瓜也不知咋长的,小小年纪,竟然像那些老狐狸一样,把朝廷里的门门道道看的一清二楚。

赵匡胤冷静下来,沉吟好半晌,道:“贤弟所言句句在理,只是,某与柴牙帅素未蒙面,仓促投效,会不会略显突兀了些?”

朱秀哈哈一笑,爽快道:“此事好办,我即刻休书一封,赵大哥去到沧州,面呈柴牙帅,牙帅知你来意,定会善待!”

“由贤弟做居间介绍人?”

赵匡胤一愣,旋即闭嘴不言。

史匡威酸溜溜地道:“赵兄弟可别小看这臭小子,他可是柴牙帅的座上宾,天雄军的宝贝疙瘩,柴帅和天雄军守城有功,多亏这小子相助!他帮你写这份举荐信,绝对好使!”

“哦?”赵匡胤更惊讶了,将信将疑,想不到朱秀在天雄军竟有如此地位!

这少郎究竟是何来历?

朱秀微微一笑,也不作解释,找店家讨来纸笔,当场研磨,洋洋洒洒写下一封词藻华美的介绍信,直把赵匡胤夸的天上仅有,地下绝无,乃当世堪比周勃、李勣的将帅大才!

“这....贤弟如此夸赞,愚兄如何敢领受?惭愧惭愧~~~不过贤弟这笔字当真有风骨,叫人眼前一亮!”

赵匡胤接过书信浏览一遍,不由老脸一红,面庞有些灼烫。

二十出头的赵大郎,此刻还是一位淳朴厚道的有志青年,面对这通篇盛赞,有些难为情,不好意思接下。

朱秀面不改色地道:“赵大哥此言差矣!小弟所写,句句发自肺腑!这些,不过是赵大哥的真实写照而已!似赵大哥这般文韬武略的麒麟之才,穷尽言词也难以切实描绘!”

“....贤弟谬赞了!愚兄愧领!”

赵匡胤呼吸都急促了几分,面庞泛红,从小到大,还未有人如此夸奖过他。

那位襄阳城外,法相寺里的老法师,也只是给了他“人中翘楚,或为一世豪雄”的评语。

史匡威黑着脸,直犯恶心,鄙夷地撇嘴。

赵匡胤有没有才能他不知道,但是朱小子绝对是个没脸没皮的!

当即,赵匡胤让康姓店主再上些酒肉,摆满一桌,和朱秀史匡威痛饮大吃,畅谈直到深夜。

赵匡胤在自己落脚的邸店里,又包下两间房,让朱秀和史匡威歇息。

翌日一早,三人在洺州城外道别。

“史节帅、朱贤弟还请留步,某告辞了!”

朱秀笑着揖礼:“今后赵大哥高升,小弟就全靠赵大哥照拂了!”

赵匡胤朗笑道:“贤弟举荐之情,愚兄永不相忘!今后你我既是同僚,更是袍泽,当以兄弟相交!”

“哈哈~大哥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朱秀满面春风,顺势深躬揖礼。

“贤弟快快请起!”

赵匡胤忙将他扶起,拍拍他的肩膀:“贤弟去往濠州寻亲,万事小心,早去早回,愚兄将来在邺都等你!”

朱秀咧嘴笑了,重重点头。

又多了一份香火情,这样等将来跑路回来,请求柴荣原谅时,或许又能多一个帮他说情的人。

南边虽然安稳,却终究没有前途,为长久计,他将来还是要想办法,回归中原王朝。

“告辞!”赵匡胤跨上马,一抱拳头,挥鞭跃马往北而去,一路疾驰、一路风尘。

朱秀远远眺望,嘴角情不自禁地咧了上去,眉头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