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詹娘舍哨所的故事(下)(2 / 3)

哨兵的身份感到无比光荣!

王鹤如同打了鸡血似的,主动请缨道:“哨长,班长,我已经换装好了,那我出去继续站岗了!”

“不用不用,”李玉成赶紧拉住这傻小子,摆摆手道:“你俩也站岗不少时间了,待会我、老马跟你们交接岗。”

“那……那待会我去训练吧!”王鹤只感觉现在身体里有着用不完的力量。

“我也去!”黄伟轩也附和道。

“行吧。”李玉成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摇了摇头。

“年轻真好啊。”

“的确。”马关敬深以为然地点头。

一小时后。

王鹤和黄伟轩两人的训练计划被一道喊声中断了。

“阿妈啦送菜来啦!”

一听班长喊得这话,王鹤跟黄伟轩连忙出去接了三位“家人”进屋,搀扶到电暖气旁烤火。

63岁的达吉、68岁的次仁曲珍、63岁的普赤,三位来自yd县亚东乡仁青岗村的阿妈,也是詹娘舍哨所所任战士的阿妈。

詹娘舍的故事并没有多少,不过有一个是非常重要的,那便是三位阿妈和哨所的故事。

1982年开始,仁青岗村的达吉在得知边防哨所条件非常艰苦,吃上新鲜蔬菜是战士们的奢望后,便于次仁曲珍和普赤决定去给哨所的战士们送蔬菜。

早上四五点摸黑出发,照着小手电,翻山越岭走八九个小时,回到家常常是深夜。

从海拔2000多米到4000多米,从亚东河谷到雪山之巅。

40年过去,她们从风华正茂的“阿佳”(大姐),变成两鬓斑白的“莫啦”(奶奶)。

3位阿妈的足迹遍及詹娘舍、则里拉、东嘎拉等10多个哨所。

哪怕近些年各哨所交通越来越便利,物资上也很充实,可是阿妈们的坚持为边防战士背送蔬菜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其中不乏遇到危险,比如有一年冬天,风雪特别大,她们在山里迷路了。最后还是听到哨所的狗叫声,顺着声音才找到哨所。

而那时,已经是午夜时分,达吉三人已筋疲力尽,见到这一幕的战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所以,对哨兵们来说,她们是阿妈、是家人。

王鹤和黄伟轩接过阿妈们带来的蔬菜,放到厨房后这才回到房间里。

“达吉阿妈,哨所这里现在物资很充裕,您三人就不要再上山送蔬菜了,很危险的!”王鹤依旧抱怨道。

“已经习惯咯,这要是隔阵子时间不过来,心里就空落落的。”

达吉慈祥地看着两人,“我们三个现在年纪也大了,这两年还能再坚持一下,以后可能走不动路咯。”

阿妈们脸色蜡黄,身材瘦弱,但是眼睛很亮,身子骨也很硬朗。

可是因为这四十年的送菜,导致身体里留下不少冻伤,伸出烤火的双手显得格外粗糙。

王鹤看着达吉阿妈的手,再听着这话,眼眶里有泪水在打转。

“达吉阿妈,你要是想我们了,以后我们一有空就多下山去村里看看你们,就不要再上山啦,不安全的!”

“没事的,这条路我们走过这么多年,很安全的。”达吉阿妈固执地说道。

王鹤感到无奈,但也能理解。

对于阿妈们来说,给哨所战士们送菜,就是她们的坚持。

聊了一会天后,王鹤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连忙把外套脱下来,给达吉阿妈披上。

“达吉阿妈,你快床上这个外套。这是我们单位刚发的智能衣服,可厉害了,穿上后不管有多冷,身体都很暖和!”

达吉起初不以为意,也没想打击王鹤的好意,但是没想到穿上后真的不一样。

“这个衣服怎么这么暖和?”达吉阿妈不解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