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京师欢腾,晋爵封侯(3 / 4)

逆天换明 样样稀松 99 字 2022-08-04

意骄横,还致书于他,说什么“天不计国之大小,唯论事之是非……大明崇祯帝,更肆意欺凌我,不另制宝,令尔造印与我等语,彼复不从……”

“……我乃愤而发兵至此。至降城居民,凡其诸物,秋毫无犯,唯诛其军士之抗拒者,克其不降城堡。其城堡之不降者,此非我乐於攻之诛之也。皆大明帝妄自尊大,欲和而不从,不啻彼自诛之自攻之耳!”

而面对肆虐京畿的建虏,面对皇太极的威胁,崇祯只能躲在皇宫内,频发勤王诏书,很有些束手无策的尴尬和难堪。

这是什么,这是屈辱,泱泱大明的至尊皇帝,面对猖狂的蛮夷奴酋,竟是如此不堪,极度的屈辱已经深种于崇祯心中。

虽然他没有明说,但这有毒的种子却时时刺激着崇祯,象一根根针似的刺痛他的心。

如今,骄横猖狂的奴酋,竟然被生擒活捉,将被押到他的面前,并在京城中游行,令成千上万的臣民观看,还有比这更令人振奋,更有报仇雪恨感觉的大事吗?

如果不是皇帝,崇祯恨不得上去猛扇皇太极的耳光,一脚一脚地狠踹。让你瞧不起朕,让你恐吓朕……

嗯,要把奴酋千刀万剐,才解朕心头之恨。东江军,郭大靖,干得漂亮,彻底挽回了建虏入寇的恶劣影响,也挽回了朕的颜面。

崇祯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心情才稍微得以平复。

王承恩躬身谄笑着奏道:“皇爷,当命礼部即刻准备献俘礼。”

崇祯微笑颌首,感慨道:“自朕登基,这是第二次献俘礼了吧?”

王承恩答道:“此次当更隆重,要超过万历爷平倭援朝那一回。”

崇祯想了想,沉吟着问道:“朕观史书,万历爷十二岁时,还有一次献俘礼,好象是建州右卫都督王杲被献俘阙下。”

王承恩不是很清楚,赶忙命人去找史官查阅。时间不大,便有了回报。

“万岁精明强记,过目不忘,果然是有此事。”

王承恩拿着史官送来的资料,先恭维了一句,才向崇祯汇报道:“这个王杲亦是建奴,还是老奴的外祖父,是奴酋皇太极的曾外祖父。”

停顿了一下,王承恩又补充道:“当时的王杲也就万八千人马,亦未称汗。可不比奴酋皇太极,有十数万之众。”

建州女真分为左卫、右卫,努尔哈赤家族属于左卫,王杲属于右卫。

据记载,王杲本名阿突罕,是建州右卫凡察的后裔。十六岁时就继承了父业,并以古勒山为基地,扩充自己的实力。

当时,王杲的势力最强,可以压制各部。为了维护建州稳定,明朝极力笼络王杲,给他很多赏赐,但王杲并不满足。

在实力壮大后,王杲于嘉靖末年不断侵扰明朝边境地区。比如嘉靖三十六年,王杲杀死明朝守将彭文洙,掠夺东州、慧安诸堡。

嘉靖四十一年,王杲甚至与蒙古组成联军,侵扰边境,大破明军,并将明朝副总兵黑春生擒,“磔之”。

在十多年的时间,辽东的局势非常紧张,殷尚质、杨照、王治道三大将皆战死,“辽人大恐”。

当时主持明朝政务的是内阁首辅张居正,在他的谋划下,决定对王杲采取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辽东总兵李成梁亲率六万大军进驻抚顺,分兵派将,一举击败王杲的军队。之后,李成梁继续追击,直抵王杲的老营古勒山,王杲溃不成军,被迫逃亡。

万历三年七月,王杲被海西女真部的首领王台献出。之后,王杲被押赴北京,最终被凌迟处死。

历史似乎又重演了,只不过,王杲与皇太极相比,无论在势力上,还是名气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这让崇祯相当地骄傲,因为这功业已经超过了爷爷。万历三大征威名赫赫,但叛明的建虏却几乎占领了整个辽东。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