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寄语(2 / 4)

文章。”

迎着领导探究的眼神,陈阳说道,“这个‘融’是融合的‘融’,共有叁层意思,分别是产业融合,观念融合,以及最重要的,人与人的融合,

先说产业融合,在这两个地区投资,单纯的经营模式当然也可以,但是,很难对社会环境产生颠覆性的作用,

您刚才也说了,要将‘西江模式’和‘未来工业新城’移植过去,其实这也是我们最初的设想,

‘西江模式’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地围绕当地优势做文章,然后在这个优势的基础上,做产业延伸开发,

西江的当地优势是‘鱼米之乡’,所以我们选择了生态农业作为基本点,而西疆和新藏,也有自己的当地优势,那就是高原农业和畜牧业,

有别于内地的复杂地势,新、西的辽阔地域,完全可以采用规模化农业的方式来进行运作,

所以,我们计划在西疆、新藏选择一些地方,大力发展规模化棉花、苹果、天山雪莲、大枣等特色产品的种植,并打造相关配套的深加工产业链,乃至于物流、旅游、文化等延伸产业,

然后通过各种产业融合协调,形成新、西地区独有的产业链,

这就是产业融合。”

领导若有所思地缓缓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陈阳抿抿嘴,继续说道,“第二个是观念融合,

毕竟新、西地区的民俗风情,与内地大不相同,在很多观念上与我们这边的老百姓有很大的区别,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他们可能会觉得是禁忌,

比如在不少地方,很少有女人进厂工作,或者抛头露面去做生意,这是因为他们的风俗不允许,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我们去了新、西地区进行投资,可能用工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扭转他们的某些观念,让他们与我们的习俗尽可能地靠拢。”

听到这里,领导终于有了些许表情变化,看着他问道,“那,你们打算怎么做?”

“很简单,给钱!”

陈阳用非常认真的表情和语气,说着近乎玩笑的话,

但领导却似乎更有兴趣了,“怎么给?”

“用在岗培训的方式给,”

陈阳说道,“去那里做投资,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建厂,而是建一所名义上是工业区,实际上是职业培训基地的学校,

然后,我们会用招工的名义,将尽可能多的当地人吸引到我们这里来,

我们会给他们包吃包住发工资,还会培训他们工作技能,

当他们的生活有了实质变化之后,自然就再也不想回到以前的那种赤贫状态,

而且,不仅他们自己不会回去,还会带动他们身边的人也加入进来,

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正式上马大项目,承包几万亩乃至几十万亩的农田,修建规模化的工厂,招募更多的工人,

一切都水到渠成!”

领导缓缓点头,随后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可是这样的话,你们不是很吃亏?”

在其他地方,培训是要自己花钱的,而在这里,又是教技能,又是发工资,怎么看都不像是资本家会做的事,

甚至就连政斧,也只会免费培训,而不会同时还给他们补贴工资。

陈阳咧嘴笑了笑,“其实也不吃亏,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成功,从长远看,我们还是赚了!”

随即解释道,“这里面最大的支出,其实就是前期的培训经费和他们培训时期的工资,

在这方面,我做过相应的核算,”

他说着突然转头看向黄珊,“珊总,西江创未来职业学校培训班的最短培训周期是多久?”

黄珊当即说道,“最短的是叁个月,复杂一点的也就是半年!”

陈阳转过身,继续对着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