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关于拍电影这件事,苏联人怎么看?(2 / 3)

的电影《夏伯阳》上映,该作品改编自富尔曼诺夫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苏联内战中传奇式英雄夏伯阳的故事,该片是苏联电影史的杰作,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性格化,而我国在1951年译制的版本也是相当经典,此片在1941年荣获斯大林奖,并于1978年评为国际电影诞生以来100部最佳影片之一。

苏联时期II(卫国战争时期)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在着名的战术“闪电战”的攻势下,波兰军队节节败退,很快大片领土沦陷,同时英、法对德宣战,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正式打响。苏联电影这一时期,拍摄的基本都是反法西斯题材的影片,1941~1945年间,共拍摄了489期新闻杂志片,67部短片,347部大型纪录片。其中代表作有:艾尔姆列尔执导的《她在保卫祖国》弗雷德里克·厄姆勒执导的《伟大的转折》和爱森斯坦的爱国主义历史片《伊凡大帝》。其中《伟大的转折》于1945年出品,电影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题材的故事片。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后期剪辑由斯大林亲自参与,珍贵无比。该片于其他战争题材电影不同的还有,它本身关于战斗的场面很少,更多的表现战场决策和指挥官的心理活动。所以影片也创造了一种“新的心理影片”类型。当然这部电影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所以在剧情编排上有违史实之处。该片获194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同年获得苏联国家金奖。

继续阅读!

苏联时期III(1945-1969)卫国战争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联电影依然是围绕着反法西斯斗争的题材,不过这里有两部电影,非常值得一说。第一部就是,1956年上映的电影《第四十一》这是一部的战争题材影片,根据苏联作家拉夫列尼约夫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内战时期,两个阶级、文化、信仰、追求都不同的青年男女,爱情悲剧故事。它突破了长久以来类似电影,只强调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而是更深入到了,战争中的人性以及人性受到环境制约的问题,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人性与阶级性分别描写得细腻动人。可以说这部电影,打响了,苏联电影新潮的第一枪。

另外一部就是于1966年上映的电影——《战争与和平》,电影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长篇小说,以俄法1812年战争为主轴,贵族小姐娜塔莎、贵族青年皮埃尔和安德烈公爵三人的情感故事为线索,讲述了1805年至1820年发生在沙皇俄国的重大事件。导演为谢尔盖·邦达尔丘克,同时他也是贵族青年皮埃尔的扮演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战争场面的对比尤为显着,无论是血腥残暴的两军对杀,热浪逼人的莫斯科大火,还是法军大规模的烧杀抢掠,以及对俘虏的残酷虐待,尤其是从空中俯拍法军在几十里长的冰天雪地狼狈溃逃的长镜头,全都拍得惊心动魄,悲壮震撼。

该片从1955年企划到1966年拍摄完成,总共花费了12年时间,拍摄耗资约1亿3千万美元,相当于现在5亿6千万美元(如果以金价换算,1966年的黄金价格是35美元/盎司,2024年的金价是2000美元/盎司,所以1966年的1亿3千万美元相当于2024年的74亿3千万),可以说是影史最贵的影片,同时该片所有道具、服装、布景全部是实景拍摄,甚至借用了257件古代名画和雕像真迹。电影一经公映,就席卷的全球电影市场,仅在日本一地就收回了投资成本,其火爆程度,可以说是一票难求。之后荣获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大奖。”——改摘自《浅谈俄罗斯电影》。

“所以,显而易见。关于拍电影这件事,苏联人也是认真的。”临来时做足了功课的“SA3姐妹团”团长,首席选角助理战地女郎丹妮尔一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