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并派(3 / 5)

学和武学精髓,名声威震西南,这西南武林盟主自然也是做得的。”

几十位青城弟子闻言连声赞同。

一位穿着道袍的道士站起来道:“西南武林谁不知晓鹤鸣山乃我张道陵张天师创教之地。想当年,青城、峨嵋、鬼教、巫教这些西南武林大派,不过是我正一教数十治中的分治之一,可见西南武林盟主当属我鹤鸣山现任张天师。”鹤鸣山几十名弟子闻言,立时附会高呼起来。

东汉中期,张道陵在鹤鸣山创建天师道,奉老子李耳为教祖,以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为主要经典,由此,制度化道教正式形成。张道陵以鹤鸣山为中心,划分了二十四个道教教区,即“二十四治”。汉献帝时,其孙张鲁于二十四治之外另立“八品游治”。

其中第一治即为峨眉山,第二治是青城山。张鲁在丰都设立了道教“平都治”,道教又称其“罗丰山”……所以鹤鸣山门徒说青城、峨嵋、鬼教、巫教要尊奉正一教都是有历史依据而言的。

本次参与金顶大会的帮派大大小小算起来足有三四十家,大家一听青城派弟子和鹤鸣山弟子之言,立时纷纷论说起来,一时场中吵吵嚷嚷,闹成一团。

全兴国缓缓走到木台中央,朗声道:“各位英雄豪杰,今日各派对并派和推举武林盟主之事,有的赞同,有的反对,莫衷一是,全某忝为东道之主,请静听我一言,以促成西南武林大事。”

他这几句语声沉厚,将众人所在之处都覆盖住了,每说一句话,都像在每一个人耳边回响,震得武艺稍低者耳中嗡嗡作响。

一时之间,群雄的目光都向他望去,许多人均想:“全兴国这一手‘虎啸山林’的传音之术,将声音、内力都用到登峰造极的境界,恐怕就算是白眉道长在场施展也不过如此,看来全兴国确实有做盟主的势力。”

全兴国继续道:“近几年来,我常陪恩师喝茶谈天,恩师时常感叹江湖之中多有仇杀斗殴,无数的英雄豪杰为此死于非命。究其原因,多半是大家各自开宗立派,局限于门户之见。想我等江湖中人往往疏于礼法,且没有规则法条来调停斡旋或以法化仇,所以我们峨眉派想合西南各门派为一派,设立统一执法调停之机构,选取在座各派德高望重者为执法之人,如此可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将仇杀流血之惨剧减少大半。”

全兴国这番话诚挚婉转,饱含悲天悯人之情意,闻者大都点头赞同。

有人低声说道:“峨眉全兴国人称‘巴蜀大侠’,深具大侠风范,仁者之心,果然名不虚传!”

报国寺智真老和尚闻言合十道:“善哉,善哉!全大侠深明大义,宅心仁善,老衲深感敬佩。只盼日后武林能有此一日,大家都能和睦相处,良善以待,将腥风血雨消弭于无形。”

全兴国道:“大师过奖了,在下的一些浅见,在座的各位豪杰自然早已想到过。适才鹤鸣山道友提到了一些往事,让我感触良多。张道陵祖师不愧是道法高深、智慧过人的神仙人物,我们苦思数年的难题其实他早就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此事关系到西南武林全体同道的生死祸福,在下就斗胆提出我揣测的答案,请各位探讨指教。”

群雄纷纷道:“全大侠的见地定然是很高明的。”“原来这事张仙长早有答案呀,快说,快说。”“要清除门户派别之见谈何容易!”

全兴国道:“东汉后期,张天师弃官学道,入大邑鹤鸣山修炼,据《仙鉴》记载,当时巴蜀地区人鬼杂混,巫妖横行,鬼魔盘踞,令百姓苦不堪言。张天师亲率弟子,扫荡了鬼城龙宫,降伏了‘八部鬼帅’与‘六天魔王’,使得古巴蜀海晏河清,时和岁丰……想来这些道教史事在座的诸位

巴蜀豪杰皆有耳闻。”

在座的数十人道:“我等自然知晓一些。”

全兴国继续道:“后来,张天师将教中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