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的大事?”
听到这话,李典壮着胆道:“将军,典亦知慈不掌兵,可为一黄巾贼寇,便要陷我数千军卒无辜受戮,实在是有些...”
说到这里,李典顿了顿,犹豫再三,还是继续道:“得不偿失啊!”
“何仪既已归降我军,若要诛杀刘辟,可以其诱之进城,亦可伏杀,何必这般...”
话未讲完,便被夏侯惇出言截断:“你懂什么?”
“刘辟能在汝南盘踞多年,岂是这般好湖弄的?”
“若不用这群新卒屯田兵的性命,让其相信我军炸营,不攻自溃,将一场大胜明明白白的显示面前,此人怎会相信昆阳之危已解,敌人已退,又怎肯率领这数千贼寇乖乖入这昆阳?”
盯视着城下,夏侯惇恶狠狠地道:“这世上最能取信敌人的诈降,便是一场真真正正地溃败!”
“这还是那竖子告诉我!”
昆阳乃是光武帝的封神之战,当年便是在此地,刘秀以两万汉军大败四十二万的王莽新军,能完成这样不可思议的战绩,昆阳本身的坚固亦有一分功劳。
在面对曹军来袭时,何仪不曾完全想着只靠这处坚固的军事要塞,而是一边派去援兵四方求援,一边将城外的林木悉数铲平,防止被曹军趁机靠近,形成突袭。
只是天不遂人愿,便在刘辟大军出发之时,当日黄昏,忽地狂风大作,大雨洒下,这般情况本非攻城良机,何仪却万万没想到,因为和王政有杀子之仇,夏侯惇对其的过往十分了解,见此却是立刻想到了临淄一战,当即把握时机,一方面令李典乐进各领一军攻打城外的黄巾军营,一边则亲率一千先登死士,趁夜横渡护城河,攀墙进城。
便在雨势倾盆之时,更有雷电交加,视野模湖不清,趁着雷声把马嘶蹄音全掩盖过去,夏侯惇成功带人潜入城内,不久后便在一片厮杀声中,昆阳面西的城门敞了开来,吊桥隆隆降下。
苦侯已久的乐进大喜如狂,一声令下,全军蜂拥而出,两万匹战马的奔驰声,惊碎了昆阳城中所有人的美梦。
当何仪匆忙整束起铠甲,一只脚穿着鞋,一只脚没穿着鞋,跳着脚冲出郡府时,一切都已迟了。
曹军同时间对城中各处的黄巾军发起了突袭,一时间杀喊震天,到天明时,暴雨虽停下来,豫州黄巾在颍川的最后一个据点,却已被人连根拔起。
屠刀之下,何仪只得无奈投降。
随后,得知何仪已成功派出了信使,对着豫州境内剩余的刘辟、黄郡、保曼等几股黄巾发起求援时,夏侯惇登时心中一动。
若是这些贼寇当真发兵来援,按照路程远近,最先抵达的必然是汝南的刘辟!
此人恰恰又是如今境内势力最大的一股黄巾贼寇!
在夏侯惇看来,若能接着再将这一路援兵彻底歼灭,其实便等于将豫州黄巾彻底打溃。
当然,相比单纯的击败,全歼的难度却是要大上许多,且黄巾贼寇最擅裹挟聚众,若是打蛇不死,放虎归山,隔几年便又成心腹大患!
全歼的最好办法,自然便是关门打狗了!
遮掩住昆阳城已然易主,以及何仪投降的消息,让刘辟继续奔赴昆阳而来,这是第一个条件。
让刘辟带领人马主动踏入这块死地,便是第二个条件了。
后者的难度显然更大。
思忖良久,夏侯惇再次有了主意。
这次是王政在赵县全歼于禁人马的事迹给了他灵感。
所以说“最仇恨你的人,有时候恰恰是最了解你的。”这句话不无道理。
夏侯惇不但将王政的起家研究的极为透彻,甚至做的更绝!更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