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隔着保加尔汗国的科萨汗国就成了他的大力拉拢对象,互相联姻自不待说,而保加尔汗国一家独立应付尚很庞大的罗马帝国就有些吃力了,若是再加上科萨汗国,他绝对讨不了好。
此时,在阿瓦尔汗国、保加尔汗国,除了斯拉夫人、匈人(匈人汗国遗留下来的)、阿兰人、日耳曼人、罗马人(戍边士兵的后代)、希腊人(殖民者后裔),最多的就是当地的土著居民达契亚人了。
为了不与强大的科萨汗国起冲突,在特兰西瓦尼亚以东(乌克兰西部)、多瑙河以北、黑海以西,先后被三大蛮族、匈人、阿瓦尔人赶来赶去的达契亚人大部分被安置在那里,作为几方势力之间的缓冲。
其中的核心地带就在后世的摩尔多瓦。
上面说到的保加尔汗国的财政大臣托克图,就是出身于达契亚人的乌盖恩家族,也就是皈依了犹太教的家族,他这次能代表保加尔汗国前来与会,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商谈摩尔多瓦的前途(此时的敖德萨港隶属于摩尔多瓦)。
由于大秦国的势力已经介入乌克兰地区,还设立一个以达契亚人为主的缓冲区显然不合时宜了。
潘诺尼亚的变化是由碎叶军带来的,无论是都尉高鞠仁,还是都虞侯苏肯都在昭襄三年年末,昭襄四年年初的战事里大放异彩,虽然声势没有匈人入侵浩大,但毕竟已经传播到了整个欧洲,自然掌握着谈判的主动权。
不过,各方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又长期占据各地,岂能轻易就范,于是一场看似容易的谈判竟形成了旷日持久,眼看一个月就要过去了,困在科希策地区的俘虏就要大面积饿死了,会谈依旧没有任何成果。
经过了许多事后,白解忧的心也硬了起来。
不过,由于春天已经到来,科萨汗国的战火多半会再次燃起,他也决定不再拖下去了,他深知,各方里,最关键的就是阿瓦尔汗国,因为无论是萨摩公国、匈牙利,还是特兰西瓦尼亚,名义上都是该汗国的领土!
于是,他亲自拜会了阿尔帕德。
其实,对于阿尔帕德来说,由于萨克森人、维斯瓦人、塞尔维亚人的入侵,真正的阿瓦尔人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与科萨人一样,他也有两个首都,一个自然是特兰西瓦尼亚的纳波卡,另一个则是布达城堡(布达佩斯)。
这一场席卷整个汗国的战事结束后,整个匈牙利都被萨克森人、维斯瓦人蹂躏、洗劫一空,大量的阿瓦尔人也在那场战事里被杀死、俘虏,按说他已经失去了重新拥有匈牙利的基础了。
但他却不肯轻易让步,他可以失去萨摩公国(捷克)、尼特拉公国(斯洛伐克),但绝对不能失去匈牙利,因为他阿瓦尔汗国是公认的匈人帝国的继承者,而匈人帝国的核心就是在匈牙利!
如果他失去了对匈牙利的掌控,整个欧洲对他会另眼相看,那样的话,他就会与萨克森人、维斯瓦人一样被南面的罗马人、法兰克人称为蛮夷。
这些暗地里的想法,岂是白解忧这样的人能够揣摩的透的?
果然,拜见阿尔帕德后,白解忧很快就明白了他的的想法。
三日后,当会议再次召开时,白解忧力排众议,最终达成了以下协议:
阿瓦尔汗国继续拥有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帕德兼任特兰西瓦尼亚大公,不过匈牙利公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除了每年向汗国上缴一些贡赋,大多数事情可以自主;
德涅斯特河以西、以南,多瑙河以北,锡雷特河以东,正式成立达契亚公国,承认其永久中立地位,由保加尔汗国两大家族之一的乌盖恩家族推选的托克图担任首任大公。
对于保加尔汗国另外一大家族,长期担任汗位的沃基尔家族(鲜卑系,创始者巴彦之后)来说,也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在乌盖恩家族的竞争下,该家族对汗国的控制岌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