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们的小船根本无可奈何”
“与马匹相比,船只能够昼夜不停歇地航行,在内河航速慢一些,不过也能达到二十里每小时,让水兵辛苦一些,加上船桨,最快三日也到了,虽然没有按照大王的要求在十日内抵达,但也就是迟了一日,没有耽误大事”
“何况,假如陆上受阻,这一路还是最保险的”
元丰点点头,“难怪大王点名要你去,还真是没看错,不过赫尔松如今控制在马扎儿人手里,上岸容易,离开码头却千难万难”
苏肯笑道:“马扎儿人也只是在那里有一个临时的小据点,有几十名骑兵看守而已,我等有一艘主力舰,有一百战斗兵,实在不行的话,歼灭此地的马扎儿人,拿下此港也使得,然后我等十人骑上马从容离去”
“一旦上了岸,就由不得他们了,他们怎地知晓我们要去哪里?依着他们讯息传递的速度,不见得比我们还快”
“等主力舰完成任务后可立即返回塔曼港”
“也罢,既然你已经想明白了,就祝你一路顺利”
......
苏肯想的确实不错,黑海上,风浪最大的时候是隆冬,那个时候,从西伯利亚过来的强烈的东北风会让黑海寻常的浪涛都在三米以上,别说平底船了,就连碎叶军吃水两米的快船都摇摇欲坠。
只有主力舰只和大船,前者已经被命名为“镇海级”,后者则被命名为“镇洋级”,有着三米的吃水深度,才能在如此险恶的海面上航行无虞,当然了,若不是有紧急任务,在一般情况下,就算是镇海级、镇洋级,也都会贴着海岸线航行。
至于最小的快船,则是“镇河级”,比起时下科萨汗国、罗马帝国的大型桨帆船的吃水深度都大,但依然不敢横穿大洋,不过在除开冬季之外的季节,还是能冒一冒险的。
元丰与苏肯几乎同时出发,他带上了一整个碎叶营,准备去执行孙秀荣下达的突袭、进占塔曼港,并以此为依托,吸引陶鲁斯半岛、北高加索西部的科萨大军前来攻击,从而为从阿特劳过来的白孝德大军在机动中打援创造条件。
这个时代,所有的船只都不会离开海岸线超过十里,一旦超过了十里,若是骤然遇险,葬身鱼腹的概率将会远远大于挣扎着抵达岸边求生。
不过碎叶军的船只却不受这个限制。
苏肯的一艘镇海级,一艘镇河级船只按照罗盘上设定好的角度直直地驶向陶鲁斯半岛时,元丰带着剩下的十余艘船只也跟在他们的后面,不过在行驶了大约一个小时,也就是距离巴统港约莫三十里时,他们分别了,元丰船队往北而去,而苏肯则迈向了深渊。
此时,与从南方地中海过来的暖风相比,从西伯利亚过来的冷风虽然风势不大,但已经占据了上风。
所谓占据了上风,那是在一日中绝大多数情形下都以东北风为主,只是在少数时候南风占据了上风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形下,镇海级三根桅杆上的十面横帆(主桅杆四面,前后桅杆各三面)就可以将帆型调整成朝向东北方向四十五度受风。
在这种情况下,风力会吹着船只缓慢移向南面,此时若是没有其他手段的话,船只虽然大致朝着向前的方向行驶,但最终会偏离陶鲁斯半岛,大概率在黑海西南方向靠岸。
不过碎叶军的船只有容易操控的船舵,以及用来辅助动力的船橹,可以让船只在受到强劲侧风吹拂的情形下依旧朝着前方行驶!
兜满的横帆让船只的动力更加充足(比纵帆大多了),前后各一大型船舵的使用让其方向可控,在完全逆风的情形下,还能将前后桅杆的横帆全部降下来,只保留中间那根主桅杆上的船帆,此时,利用多出来的桁杆、绳索将那四面横帆束紧,让其大致变成一面看似整体的纵帆,调整角度后就可以呈之字形逆风航行了。
但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