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云中郡王(2 / 3)

护其后路。

李光弼能让骁勇善战不亚于自己的亲弟弟李光进亲自镇守灵丘,显然对北面的高秀岩并不完全信任。

实际上,当李光弼倾巢出动后,整个河东就空虚了,此时,如果安庆绪胆子大一些,不说拿下整个河东,至少能拿下南面靠近河北的泽州、潞州。

但安庆绪显然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眼见得大唐已经“赦免”了自己,便时刻准备着扮演好作为河北南部霸主的角色来。

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手下的崔乾佑等人能心甘情愿跟着他做起地头蛇来?

曾经沧海难为水,放在安庆绪这里也十分合适。

扯远了,回到云州。

这日,高府上下,乃至阖城之中都热闹起来,理由只有一个。

高秀岩要做七十大寿了!

高秀岩戎马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陇右高原与吐蕃人作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到了这个年级,又得封郡王,自然是高家的大事,虽然长子高霖不在,但其余诸子还是为他尽心尽力操办起来。

高秀岩自己也十分放心,自己现在虽然只有五千人马,还分布在好几个地方,但放眼四周,情形都与他相差无几,何况,只要大同城在,其余诸军堡丢了也就丢了,只要高霖回师,拿下那些城堡易如反掌。

以前说过的高秀岩两大得力干将,出自拓跋部的拓跋乾晖(先锋使兼游奕使),出自吐谷浑,但是大唐进士出身的慕容伏允(行军司马)都跟随高霖去妫州了,眼下偌大的大同城除了高秀岩及其子女,也就是拓跋部的酋长拓跋乞梅了。

实际上,方圆二十里的大同城只有两千守军,若是这个消息传出去,一侧的振武军肯定会生起别样的心思,但高秀岩已经将拓跋乞梅的部族骑兵调了一千骑进城,加上城中抽调的青壮,勉强凑够了五千人。

高秀岩有八个儿子,安禄山死后,河北大乱,史思明、安庆绪、张忠志三强并立,他留在河北的几个儿子自然都回到了云中。

眼下为其操办大寿的便是其庶长子高颂。

原本是想等到高霖凯旋时在做寿的,但今日就是高秀岩的六十九岁生日,中国人喜欢提前过寿,此时的人也不例外,在以高颂为主的人看来,碎叶军押着二十万户人家北上,实在是有些托大,唐军就算再不济,不能战胜碎叶军,也能留下一些丁口和财物。

李光弼劝说高秀岩用的就是,“贼寇裹挟百万丁口北上,而兵只有两三万,岂能照顾周全?彼等战力再是强悍,最多能遮护一半丁口,剩余一半,你我平分就是了,若事果济,吾会上奏朝廷,将朔州划入大同军”

这自然是李光弼的忽悠了,如同他忽悠奚日越一样,实际上站在朝廷的角度,朔州虽然还在雁门关以外,但却是兵家必争之地,须臾缺失不得,怎可由一方大员决定其归属?

但高秀岩却动心了,原因只有一个。

在武则天滥杀程务挺、黑齿常之等大将后,唐军在与后突厥的战事中一度陷入弱势,云中郡也成了双方的战场,种地的农户早就跑到关内(雁门关以内),眼下的大同军完全靠其它地方输入粮秣,若是能迁来一两万农户,他这个云中节度使就当得牢靠得多。

华灯初上,大寿仪式正式上演!

“报......”

世上事不如意往往十之八九,放在高秀岩这里也是合适的,当高颂正准备带着一众兄弟姐妹跪下来给高秀岩磕头,并呈上各自的礼物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在外面的庭院里。

这种声音能够出现在后院,显然是高秀岩的贴身侍卫发出的。

高秀岩眉头一皱,实际上自从高霖带着大军出去后,他表面上故作轻松,并用做寿来现实自己“安若泰山”,实际上却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不过既然事情找上门来了缩起头来当乌龟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